我们通过赵頊的行为,就知道,这是一个想有大作为的太子!也意味著,只要他当上皇帝,一定会做出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出来。
治平四年,公元1067年正月,赵曙驾崩,太子赵頊继位,次年改元熙寧,宣告大赦天下。他派遣冯行己向辽朝告哀,又尊皇太后为太皇太后,皇后高氏为皇太后,命宰相韩琦为山陵使。
同月,以韩琦为司空兼侍中,曾公亮为门下侍郎兼吏部尚书、进封英国公,文彦博为尚书左僕射、检校司徒兼中书令,富弼改授为武寧军节度使、进封郑国公,曹佾改授为昭庆军节度使、检校太傅,张昪改授为河阳三城节度使,宗諤授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改授为集庆军节度使、检校尚书左僕射,欧阳修、赵概並加尚书左丞,仍为参知政事之职,陈昇之为户部侍郎,吕公弼为刑部侍郎,允弼、允良並加守太保,册封其弟东阳郡王赵顥为昌王,鄠国公赵頵进封乐安郡王。
之所以列出这么多官员出来,是因为要大家知道,赵頊是个想要有所作为的皇帝,因为,他任用的,都是歷史上有名的贤臣。如果他一直用这些人下去,大宋的兴盛,不是没有不可能的!
实际上,他这时的用人是十分正確的,直到他完全信任一个人开始,大宋才走向了没落。
这个人,就是歷史上鼎鼎有名的拗宰相王安石。
赵頊即位后,发现北宋面临著一系列危机,那就是军费开支庞大,官僚机构臃肿而政费繁多,加上每年赠送辽和西夏的大量岁幣,使北宋財政年年亏空。据《宋史·食货志》记载,治平二年,公元1065年的时候,宋朝財政亏空已达1750余万。
再加上广大农民由於豪强兼併、高利贷盘剥和赋税徭役的加重,屡屡暴动反抗。
在这內外忧患、財政睏乏之际,赵頊对宋太祖、宋太宗所制定的“祖宗之法”產生了怀疑,他深信变法是缓解危机的唯一办法。
最⊥新⊥小⊥说⊥在⊥⊥⊥首⊥发!
这个看法是对还是错的?
当然是对的。
一个人,看出问题所在,是个了不起的人;但是,真正了不起的人,是解决问题的人!
赵頊,只是看出了问题所在,但他没解决到问题,所以,在歷史上,他成为不了千古帝王。
王安石,自然也看出了问题的所在,但是,他不是能够解决问题的人。
实际上,当时能够解决问题的人,不是王安石,而是韩琦、司马光这样有远见的人。
可惜的是,赵頊专信的是王安石,而非韩琦和司马光。
尤其是韩琦,他经歷了庆历新政的失败,对大宋的掌握非常到位,知道想治理好天下,就不能操之过急,重症得缓治,想要一济猛药,就把病治好,只会適得其反,导致天下大乱!
这才是稳住的宰相之远见!
可惜,在年轻气盛的赵頊看来,重症就得猛药!
熙寧元年,公元1068年四月,赵頊决定要干出一番轰轰烈烈的大变革出来,那就是,他要变法!
在变法之前,他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召王安石入京受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