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十三章 效法魏武屯田  陌刀行:大唐最后的悲鸣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最新网址:m.92yanqing.com

李承岳在屋中踱步,缓缓开口说道:“全镇上下一心,则何愁边关不寧!”

“將军所言甚是!”

“传我將令,步兵营、斥候营、陌刀营分为三番,每番各营轮戍,玉门军三千辅兵专司开渠,表现出色者记功一转,予以编入玉门军各营。”

恰在此时,河槽参军手捧鱼鳞册前来:“稟將军,遵將令重分荒田,河滩地划作八千顷蕎麦田,塬上五千顷分作三区——波斯苜蓿与黍米间作四千顷,苜蓿固氮养地。燕麦田一千顷,茎叶饲马,籽实充粮。”

“如此甚好!”李承岳听著参军的匯报,心中已明大半,照此方式,不出一年,玉门军的粮草便可自给自足...

【记住全网最快小説站】

五更梆子响时,疏勒河的上游,

三千步兵营和镇南的两千名百姓,正喊著號子夯筑拦水坝。

李承岳站在一旁的堤上,看著兵卒镇民將胡杨木扎成的“槎枿”沉入河心——这是汉代流传的节水法:用木柵分水,七分入渠,三分保下游各镇畅通。

“將军,我和章將军商议后,將镇民以区域编组,百户为一屯,设屯长,壮丁管蕎麦田,妇女管苜蓿,老弱管燕麦。”

“甚好!”李承岳合掌而击,脸上洋溢著喜悦的表情,“边缘沙葱的耕种交由何人负责?”

“稟將军,王琮將军领三千马军自告奋勇前去,还有镇西的一千三百名百姓自愿前往...”

“將军请看!”河槽参军打断了他们的谈话,手捧著新制的“连筒”——將整根胡竹打通关节,首尾包铜衔接,“此物可引水上山,浇灌塬上旱田。”

远处坡地,辅兵们正用汉代的“代田法”开沟:一尺深的犁沟与垄台相间,既能保墒又可防塞外狂风。

李承岳看到军民共同开垦荒地的景象,不由得感嘆道:“莫道塞外尽风沙,只闻疏勒皆喜乐~”

这时,司仓参军带著算吏清点存种:“粟特商人献波斯苜蓿种百石,此物肥田养马两宜。”

李承岳抓起几粒扁圆种子微微笑著:“传我將令,设『和糴使』收购秋粮,並且传话给那些粟特胡,若愿以低於市价三分,许其商队多用二十驮货额...”

高適听到这个办法后,不由得笑出了声:“这样一来,那些粟特胡也有的赚,断不会趁机坐地起价。”

月升时分,將军衙署內算珠声震如雨...

高適將硃笔悬在节度使呈文上:“赤金镇予以屯田之法,解玉门军自需,李承岳將军將民屯与军屯合一,全镇上下莫不感激...”

李承岳却將目光投向沙盘上新插的绿旗——那是全镇百姓將自己的土地分出来一部分,组成的千顷军屯,恰如棋盘上落下的活子,盘活了整个局势...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