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九章 辽东事变!  明末:崇禎二年重建大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最新网址:m.92yanqing.com

二者对抗的第二日,一些满洲来的汉军旗包衣有人认出来了,稟告当地的满洲大爷道:这是明朝皇帝的亲卫,锦衣卫。

事实上努尔哈赤的不少老满洲是能够认出锦衣卫的,因为锦衣卫在朝鲜之役里是有出现过的。此时被锦衣卫射懵的满蒙骑兵得知是锦衣卫,领兵的满將感到吃惊,隨即命人去了后方传信,请求援兵。

双方其实都请求了援兵,锦衣卫的緹骑开始收拾第一天的战场,在满洲建奴抢走不少的尸体后,依旧割走了首级六十二颗,暗甲二十一副,甲三十副,轻弓七十张。

但比较起来,锦衣卫緹骑自己的损失也是极其惨重的,二百名锦衣卫,第一天的交战,就有战死者七十一人,伤者三十八人,箭伤穿透了札甲,破坏掉特赐下的轻质锁子甲,又击穿了里头的衣!

这样的重甲本身就极重,已经超过了五十斤,再加上里头裹著一件衣,重量已经逼近五十三斤。

好在有大宛马的速度,不至於在和满蒙骑兵的骑射中落於下风,並且在比自己人数多上数倍的对手,凭藉甲冑优势,锦衣卫获得此战胜利。

直到落日西沉的时候,锦衣卫才得到了己方支援,第一支赶到的骑兵,同样是锦衣卫緹骑,一共是六十余骑,而远处赶到的则是百余骑的满洲白巴牙喇兵,一身厚重的银白色札甲非常显眼。

这一支来到现场的骑兵,都是清一色的明盔明甲,身材壮硕高大,有人持著红旗,这些人都是代善的人马。

巴牙喇中有將佐统领者在与在场的满蒙骑兵统率者交流后,感到惊讶。

事实上他们两支都是后金的前锋骑兵,此刻巴牙喇就是斥候后方的一股支援力量,要求就是在主力骑兵赶到前,突破喜峰口。

但眼下是没有突袭拿下喜峰口,並且了解到了眼前这股明军的身份,这些满人根本就没有犹豫,哪怕是天色渐晚,这些个精锐巴牙喇,也就是俗称“白甲兵”的骑兵部队,开始衝著明军锦衣卫处於缓坡的喜峰口外阵地移动!

原本来到此地的锦衣卫援兵,就不多,加上剩下没有中箭的锦衣卫緹骑,总共不过区区一百五十余骑,中箭的绝大多数明军此刻已经丧失继续作战的能力了,在刚刚的二者休兵时间被拉到了屯堡內。

现在,战事再起,锦衣卫纷纷上马,开始绕著缓坡开始稍微分散著两边方向渡步。

喜峰口是一个山口关隘,並非后世积累水源后的情况,两侧有高坡,而一旦通过喜峰口堡,就可以避开高千米的燕山,骑兵可以通过这里,突破过去就进入关內了。

而这一段是无法通过加城防来弥补的,真要做到建造城墙之类的方案来改造,那人力物力海了去了,只要人在此处认真判断,就会得出一个答案,不可能,不要说明末的年代了,就是从嘉靖开始搭建,到了崇禎末年,这一段城防拉上几十万民夫,都不可能搞得定。

这也就是朱由检为什么如此重视喜峰口堡的重要性了。

无论如何,他都要拿著自己最好的骑兵来守住这一段。

巴牙喇们在靠近锦衣卫的同时,已经取下了自己的弓箭,个个身材比先前与锦衣卫对射的满蒙骑兵要壮硕一圈,但是双方都裹著重甲,其实完全看不出明金这两边有什么差距,在巴牙喇这帮满洲兵眼中,也感觉这些个明军出奇的魁梧,感觉连个子都比自己要高出大半个头似的。

但实际上是大宛马太高大了,要不然这些个明朝锦衣卫大汉,还是和这些满洲兵差不多的身材。

当巴牙喇开始衝锋时,远处两支锦衣卫骑兵也开始快速移动起来。

双方离得越来越近,在某一个瞬间,双方陡然拉弓,开始不断朝著对方射击起来。

明军占据了两个缓坡,並有大概二十米的缓坡高度,以大弓射击,而满兵的巴牙喇使用的依旧是常用轻弓,射速快一截,也十分默契的分出两部,朝两个缓坡发动衝锋。

不间断的射击,双方都有人不时的倒下,巴牙喇眼见己方没有占到什么便宜,便在统率他们的人一声吆喝下,开始冲坡,企图接近明军,利用距离拉近后,用射速快、更密集的箭矢压制明军的大弓。

双方箭射了半天,都倒了许多人,巴牙喇基本上中箭即倒,明朝锦衣卫配的都是大弓,一箭破掉札甲,还是比较轻鬆的,基本上中箭就能透甲,而巴牙喇所配的轻弓,在面对铁札甲质量比己方工艺更好一些的锦衣卫时,是相当憋屈的。

透札甲者不少,但一旦透过甲片缝隙的话,那也是能透过札甲,穿入不少的。

於是乎,一大片倒下马匹的兵倒地哀嚎,两边距离只剩下不过三四十米后,明军一个个左手抓弓夹住马的韁绳,右手一拔,却是雪亮的雁翎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