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玉鉴应了一声,从莫氏大军中走出来,到了莫敬宽身边,讲述“藩属条约”的內容和传达朱由检的意思。
“过往我大明对於南洋,真的太过纵容了。太祖时就数次喝阻地方战爭,缅甸宣慰司一地时而復叛作乱,致使我藩国百姓民不聊生。
“陛下决心彻底改变这一现状,缅甸悖逆大明,摒弃天命,愚弄百万生民此番就云南已集结我大明十几万的精兵,要彻底解决此事。”
“十几万天朝精兵?”
莫敬宽震惊,他確实是有个大半年没了解大明的详情了,最近一直忙著解决高平內部的势力问题,但没想到自己竟疏忽到了,有十几万明朝大军开始聚集到自己的边上了。
当然,他隨后还是稍微的缓解了心理压力,毕竟天朝老传统了,喜欢把自己派出的兵马狠狠夸大,明明只有五六万人,亦可夸张的说自己派来了十几万大军。
也许,只是派了三、四万兵马?
莫敬宽自己是这么想的,但隨即皱眉的与陈玉鉴討论道:“天朝十余万大军虽然强大,远非我莫氏、南朝郑氏可以抗衡,但即使天兵精锐,恐怕也难啃缅甸这块硬骨头。”
他很肯定的回答,令陈玉鉴眉头微皱,但看著莫敬宽依旧有话要说的样子,也就没有打断,容莫敬宽继续道:“缅甸东吁王是他隆,是个励精图治,志向颇大的邦主,虽国势不復过往,却也养了二十万兵马,使得其邦国上下齐心合力,朝廷发大兵攻打,恐非一时能够办得到的。”
明军虽然强大,军队战力不是南洋的小国能比的,这些南兵连原本的明朝南方卫所兵都干不贏,可想而知战斗力有多低了。
奈何人家这治下也有五百万到千万的治下之民,而且缅甸乃至整个南洋,对明朝的確有被占土地的歷史仇恨,他隆只要在得知明朝聚拢兵力到边境,必定第一时间在边境布置防御线,並在东吁王朝內部进行动员,可能兵力会暴涨到一个十分可怕的地步。
陈玉鉴思索一下,想想是不是该给陛下送点情报过去,他认为皇帝陛下虽然神文圣武,但恐怕还不了解关於南洋的现状,是不是要他陈玉鉴匯报一点消息?
但他只是想了一会儿就结束了,毕竟朱由检再三强调了,这场南征不可避免,大明就是要拿缅甸来立威。
何况这不是有吴三桂带来的三万辽东边军吗?里头还有数千关寧铁骑,横扫南方不是轻轻鬆鬆嘛?
“莫南侯不必忧虑,陛下自有算谋,咱们这些臣子可不要揣测圣心,这次待本官回程,莫南侯与本官回京师,也要恪守本分,忠君报国就行。”
“是是是,本侯明白,明白。”
……
南方的风云变幻,和北方的大金国,一点关係没有。
皇太极回到了大金国,也是开始在包衣们身上开始了大动干戈,先是口开新风策略。
“汉奴遗老豢养,可纳米肉养之?”
一句话,大金国內就掀起了腥风血雨,汉人包衣们中的老弱稀里糊涂的状態下,就被闯入屋子的八旗兵们逐个拖出,到了这些汉人包衣奴才自己耕出的主人家土地上,挨个吃刀子。
汉人包衣们绝大多数,都已经被满洲大爷们教育到了麻木状態,眼睁睁的看著自己父母被拉去宰杀,不做抵抗。
杀戮整整半个月,大金国內的近两万汉人包衣的老人就屠杀了个乾乾净净,但这没完,在这场屠戮后的第二个月,也就是崇禎三年的一月,皇太极下令:汉家於辽杀我八旗勇士六千,血仇不共戴天,凡是大金国內的食谷汉人,需替明贼还罪。
事实上的战损他又隱瞒了四分之三,来企图扰乱毛文龙的暗探。
又將家家户户都的汉人包衣拖出,都是成年男子,被拖到耕地上屠戮,虽然有毛文龙的內应从中作梗,掀起了几次小的起义,也很快被满洲大爷们轻易镇压了。
这一次又杀掉了近三万的汉人,可以说整个大金国,仅剩下的就是些汉人女子了,那结果是很残酷的。
消息通过毛文龙传到明朝,明朝因为邸报受到了朱由检的控制,短短两个时辰,就通过邸报传遍了京畿,四月中旬,整个大明朝都已经得知了消息。
当时朱由检正在召见朝鲜以及琉球使者,召见的理由各有不同,朝鲜这边是朝鲜王李倧派来朝贡的。
这次李倧是真怕了,毕竟明军驻扎控制了朝鲜官场以及八道兵马,还將光海君腰斩,都极大震慑了他这个朝鲜王。
也是细细挑选了美人二十五名,还有海东青八只,海珠、人参、虎皮、狐裘则是数量眾多,朱由检甚至认为朝鲜当地的东北虎岂不是要死绝了这样杀,可以说悔过態度良好,在朝鲜使臣声泪俱下的说辞中,明朝皇帝朱由检也不由得对於朝鲜勾结建奴,行跡悖逆之事做出了宽大处理,给予了“藩属条约”的文书,由他带回朝鲜让李倧签字。
並且朱由检还保证了朝鲜的独立,言语严肃,认为朝鲜兵马孱弱,不足以应对辽东女真以及日本倭人的攻击,今后大明朝將会在条约中將朝鲜的地位拔高,將常驻一支五千人以上的明朝军队,保卫他李家的宗庙社稷。
可谓是忽悠的使臣也是感动,他大概打量了朱由检在案上,显示的几份藩属条约,也有给琉球国以及安南郑主、暹罗国的藩属条约,其中暹罗国的土地上,明朝只会保留一支三百人规模的常驻军队,而在安南后黎朝,也只是保留一支规模千人的明朝军队,只有朝鲜!
使臣泪目,没想到朝鲜国在大明心中这般重要!
太令他这个亲明派感动了!
这就是父母之邦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