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队的锦衣卫緹骑在得知太监传令,锦衣卫千户李若璉得到了这份差事,就连忙召集自己手底下的八百名緹骑,在太监们以及东厂番子间,皇帝跨上自己的那匹枣红色大宛马,皇帝亲自出宫並没有坐轿子或者马车,而是骑上了一匹战马。
“去银监司!”
炉火打的热气腾腾,一些工匠在不断的把上头的银水传递下来,热的发烫的银水,倒入青铜嵌钢底的模具中,等个约五分钟,便將上方机械水力的嵌板抽出。
由著朱由检自己设计滚珠、內外圈、铁嵌板,裹上油脂组成的粗製滥造“轴承”,再以环扣针配合圆柱铸铁从中掏空,不断累加的环扣做纽带,製造的十分简易的“水力衝压机械装置”。
將大块的高碳钢,由水力驱动加自由落体的势能动作,將即將固化的银元压实,压了两个呼吸时间,再有人去转动机构边上的绞盘,將这块后头吊著粗大铁柱的高碳钢吊起,这块银幣就打造好了。
已经有了正面的精致纹,背面也烙上高碳钢块的环形背纹,由下一个环节的称重工匠,將银幣取出或者从高碳钢上摘下,用也是朱由检设计的简易称重装置进行称重,符合標准后再用卡尺测量通过的银幣厚度和大概直径,全数符合的就摆到边上的铜盘上,一摞摞的堆叠一起等待点数以及校验的人做下一道程序。
朱由检看著眼前银监司的这个皇室大型工厂,四十几条流水线,不间断的重复简单的工作,速度很快,效率上感觉很满意。
他在和民间找来的眾多钱庄商议討论货幣改革的做法,完全不被认可,这些钱庄个个含糊其辞,搞的朱由检怀疑,自己的锦衣卫是不是已经不顶用了,是不是得考虑换把刀了。
但他毕竟是个讲道理的明君,是不可能明抢的,所以他第一时间开始草创《新大明律》,並且开始製造钱幣,反正早晚是要推动的。你们这些个商人答应也好,不答应也罢,该做的事情呢朱由检都是要做的,你儘量的適应,適应不了可以回到过去对吧。
总之朱由检是已经开始搞了,又为了避免有人从中牟利,他很明確的和亲信们说了,用不了一年,大明以后都会使用这种掺了半成铅、掺了半成铜的银幣做生意,你们要是从中取利,搞小动作,不发现朱由检就不管,发现了就莫怪他待他们刻薄了。
当然,不管是监管者还是这些个工匠,所有人的薪水倒依旧是以这个银两来算,一个月一个工匠会领到六两三钱,而检查数量的文员则是一个月七两五钱,负责这块业务的十来个小太监,更是每月高达十两白银!
为什么给那么高的薪水?
当然是因为银监司的重要程度了,这个部门目前直接归王承恩管理,並且管理层的这些小太监可以直接面见朱由检,朱由检必须扩大规模,四十条產线,总共有工匠一千三百六十人,一部分做的是银幣製作,一部分人是负责做备用的滚珠轴承,也有產线是专门製作其他零件的。
朱由检对自己的动手能力越来越佩服了,自己不仅能靠著自己的见识搞出一定的机械设备,还能完成一些简单衝压工具机製造。
但比起这门技术,短期之內还是不大可能拿来大搞工业的,只能够拿来大量製造钱幣以及明朝所需要的板甲。
正面保留一定曲线的板甲,需要一定质量的精铁,经过不断的水力衝压机械砸压,最后通过淬火、回火工艺,大批量的用流水线作业快速大量的製造板材。
整个兵仗局现在有十套產线,两套製作备件,其他都在製造这个备件,並且朝廷也已將该设备推向了,专门给朝廷製作鎧甲以及枪管的商人。
在皇帝太监的监督下,有十几个民间工厂也在大量製造火枪枪管和新式鎧甲提供给朝廷,每天枪管就能收到近千支,新式鎧甲则是五日提供一次,两百套左右。
朝廷付钱,民间商人也获利可以扩大再生產,皇帝总之是很满意,他的要求很简单,不仅要满足全明朝所有士兵的火枪需要,还要大量生產,囤积到库房內去。
朝廷现在不差钱,也不介意每年砸近七八百万两银子在武备上大肆扩张,皇帝现在毕竟是习惯了一言堂,主持大局。
商人们有不少人,在得知是皇帝陛下自己製作的这种衝压工具机后,在几大商帮购买这种朱由检眼里十分简陋机器的同时,也为该机器取了个民间名字。
“崇禎帝三年制,两千斤匣压机。”
这名字很不错,朱由检得知小太监稟报后,呵呵一笑,他倒不在意名字带不带自己,只要这些商人们愿意按照契书上的规定,今后利用该机械製造设备牟利时,给自己这个皇帝奉上四分的利,这个很重要,毕竟皇帝很讲诚信的。
商人们对皇帝讲诚信,皇帝也对商人们做承诺,也就讲信用。
像是对商税的改革上,在提高了海上贸易的赋税,並且派遣由户部、司礼监的太监们,带著地方兵马控制了沿海的一些贸易口岸,包括福建等地,都搜罗了私下海贸的可能位置,逐一封锁,严抓这些私下贸易海上的商家,並且在沿海各省的海港位置设立海关,重申商贸的关文,入关缴税,多少钱呢?
利润的比例,看货物。
瓷器,官窑当然是不可能卖出去的,民间瓷品纳两成三分的利税,直接利润中扣。
茶叶,收两成利。
丝绸,两成五分的利。
,一成五分的利。
要是说出船的货物不只是瓷器,还有漆器、丝绸、茶叶,怎么算?当然是按照比例算了,出船你来上报,最后由太监和户部官吏的人来一起盘查,登记后再放你出船,然后回来的时候纳税入国。
並且朝廷的海关会明文规定,若是海商以白银结算利润的海贸关税,需在总共需要缴纳的税费上,多征乘两成半的“通胀税”,若是用铜来称算,则无需税钱,若用黄金缴纳,则可以减少四分的税,称之为“通缩金”。
这个政策不是固定的,而是一年一次的更新,会提前发布在海关的邸报这。
这就是一系列的操作,於崇禎三年的正月开始实行,根据太监们的说法。
海关利润远胜过赋农。
不过据说郑芝龙有所异议,也是从周围安排的锦衣卫那听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