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一会儿的功夫,朱由检也並未有过多的愤怒,也没如何、如何的採取什么反应措施。
他在沉思,在判断。
林丹汗对满清的战爭激烈化而言,自己哪怕给钱给粮食,蒙古人要想对抗满清,就眼下来看仍旧是做不到的,毕竟林丹汗的实力有限,朱由检给他提供再多的甲冑都也是无太大作用,顶多就是撑得住他的势力不至於西迁罢了。
朱由检在意的是自己的预料,果然没错。
他对此时满清在境內大肆屠杀汉人包衣,是有预见性的。因为明朝与朝鲜停止了各种途径在粮食上对后金的输出,后金只要拖到春耕、秋收结束,就必然要对自己手中控制的汉人进行一波屠杀,要不然等到粮食收成了,恐怕也吃不了太久。
人,或者说汉人,对八旗根本就不重要,这些包衣本身也已经是要死的了,无论是被满清杀死,又或者被满清活活饿死,都是死路一条。
至於说大明朝若是出兵呢?
抱歉,朱由检不蠢,大明守得住险要地形这没错,只要扼住燕山以及山海关,任凭建奴有骑兵十万,也进不来。
但是打出去……
朱由检暂时没这个信心。
在开阔地形,或者说辽西走廊的位置主动出击攻打,没有骑兵优势,简直就是痴心妄想,就是送人头。
再一个是目前燧发火枪的射程,的確还没到大英龙虾兵的程度,可以硬槓韃清的八旗骑兵衝锋。
当然,明军火枪兵的纪律性,在长山之战中的表现不输大英,但那又如何呢?
你那是火绳枪,不是击发枪,连燧发枪都不是,被骑兵踩蚂蚁一样冲脸乱砍,几次重新聚拢队形又有何用呢?
而燧发枪比火绳枪提升约一两成的效率,根本不足以真正的改变局势。
所以在朱由检早有预料的情况下,他更不会做什么动作了。无论是孙传庭还是卢象升,亦或者在朝鲜的梅之焕、曹文詔等人,都在自己的安排下,以守待攻,严密城防,检查內里就可以了。
打仗?
不是短时间內的事。
后金有惨痛的伤亡,大明朝一样也付出了不小的代价,至少现在大明的边防,依旧有大量的问题,毕竟边军在喜峰口一战的损失,至少也减员了五万多人,这些边防的战兵虽然已经在招募了,並且速度尚可,但也需要经过训练才能野战,没有训练过的士兵,上了战场连流寇都不如。
曹文詔能拿几千骑兵肆虐十几万的流寇,皇太极也能用几万满洲大爷暴打没训练的明朝新兵。
一样的道理。
能拿来守城,但不能打仗。
朱由检遣散眾使臣,短暂恢復了一下精力,並嘱咐王承恩,將毛文龙的呈文送往全天下的州府衙门,发邸报宣传,並表文昭告天下:天命昭昭,佑我大明!
让王承恩寻底下文员,开始舆论文章的攻势,这一点得抓住。
同时朱由检给他提供了一个词,將汉军旗全部打成汉奸,让舆论加强对这部分人的责骂,號召百姓与汉奸划分两道。
强化汉民族主义,非常有用!
民族主义是一把刀,当汉站起来的时候,搞的匈奴人战战兢兢,所谓一汉当五胡。
民族主义是国之柱,当柱子竖立成为旗帜,就能號令天下人站起去推倒旧朝天子。
民族主义其实就是国之魂魄,有人认同国,就有自述哪国人时,称汉人,称唐人。
大明朝已经二百五十年了,人人毫无违和感的去监守自盗,破坏朝廷法纪,实用主义到了利用一句话一个词去约束皇权,去夺取皇帝的话语权,让满朝公卿庸庸碌碌,专心敛財了。
【写到这里我希望读者记一下我们域名????????????.??????】
那就得推倒……
那就得重来。
比方说!
货幣!
朱由检从位置上坐起,令人去牵马来,他要出皇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