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十三章 大明重启徵兵制!巩固长城!  明末:崇禎二年重建大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最新网址:m.92yanqing.com

但是这长城能不能放弃呢?

如果朱由检这么做了,用不了多久,就会重现韃靼南下,席捲北方的惨状了。

这当然会是个极其愚蠢的决定。

所以这是绝对不可能放弃的,並且也是不可能做的决定。

那就得说起,在开年时候,他颁布的第一条国策,並列入了自己的开年计划里。

重新启用徵兵制度!

大明自从朱由检彻底废除了卫所制,朱由检当然是心知肚明其中的利害所在。

於是在他重用募兵制的同时,又削减了卫所制度,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徵兵製做铺垫。

什么是徵兵制?

也就是古华夏地区,实行的战国到唐末的残酷徵兵方式,到宋朝基本已经废弃了,因为大宋没有能够控制住长城沿线,就必须仰赖更加精锐的步兵来对抗强大辽朝、金朝的铁骑。

再使用徵兵制,用那些战力远不如募兵制战兵的役兵,反而可能搞的自己士气低落,不合时宜了。

而此刻的大明,那至少还是將长城防线,牢牢控制在自己手中的。

用规模大、费小的徵兵制役兵,来替换掉边军留在长城防线上的精锐,那再合適不过了。

这些士兵虽然战力弱,成分繁杂,但胜在他能够动员相当比例的人力来守城,这是朱由检,或者说大明朝非常需要的。

大明此刻人口在一亿五千万左右,那按照秦汉时期的一比五十来看,大明至少能再拉出一支三百万人的役兵军队出来!

是的,这就是强制性的集权力量。

理论上大明按照秦汉的动员能力,是不止能拉出三百万大军出来的,秦汉的集权秦制,在明清时期才是巔峰状態,大明动员能力绝不是秦汉可比的。

这还不算可怕,真正可怕的两场战国时代:战国时期、三国时期。

那可都是玩命的徵兵,二十五个人养一个人,属实逆天。

打完战爭整个中原土地上,就已经没多少活著的人了。

恐怕中日人口对比最接近的时刻,就是这两段时期,女人也需要去耕种,儿童刚刚跨入少年,就得披上甲冑,手持刀枪,被人押上战场。

人力结构被破坏,一代人无法好好生育繁衍,许多世家门阀,也都扛不住这样的徵兵令,被迫举族南迁!

而大明,朱由检这里倒是不担心,他提前一年做好了人口调查,重新编造户籍。

並且还在最近,利用蒸汽机来牵动大量商贾营办民间工厂,至少有三四十万人的岗位,在这些皇商手底下倒腾出来,並且还在扩张中,土地上的需求,正在他一体纳粮的政策里迅速的弱化了。

大地主拥有的大量土地正在贬值,这些土地在需要缴纳大量银俸的时候,就已经是亏了老本了,又奈何不过朝廷的大兵,只能缴纳。

这些失去土地的普通百姓,可以去哪儿打拼?並支付朝廷供养役兵的粮餉呢?

去工厂啊,这不是在扩大招募吗?月钱比种地可高太多倍了!

看看那些个世家地主財阀们,甚至是大明朝皇帝自己,不也在投资各个工厂吗?

將来的工厂肯定是越来越多,民间商贾也会募集金钱,也建办厂房与皇商们竞爭的。

而徵兵制在此时拋了出来,就合適的多了,允许在古代王朝所仰赖的农事,现在却可以用工厂的月钱来付了,相比较而言,在费上的压力是大大缩减了。

朱由检考虑更多的,还是如何徵兵。

第一是要避开工厂的工人和匠人,这些都是朱由检不想消耗的人力成本,得另外徵召男丁入伍。

现在的明朝,如果要按照年龄来徵兵,肯定是不大合適的,毕竟这种普遍徵兵,会破坏大明的社会结构,对人口的增长也会形成断层般的打击。

大明的人口还不够,朱由检对人口的渴望,比对土地的渴望还要坚决。

晚明时期就是大爭之世!

世界正在巨变,朱由检想要做的事情,就是將大明的人口更多的释放出来。

但是,依旧是老一套道理,饭要一口一口吃,事情要一件一件办。

兵役的费也绝不是小数目,光是上百万张嘴就得他从各种地方想办法,並且还要为他们的训练、用度、兵器需要考虑,这都是问题。

人口至少要过两年才能做,暂时他也没有精力再做这些了。

……

大明朝崇禎三年的十一月,二十三日。

皇帝开始在內阁,启动第一次徵兵制度的討论,事实上还真不是討论,而是一次通知。

开內阁这个秘书处探討话题,已经是许久没有过的事了,主要是第二年的徵兵制,是该取多大规模的徵发役兵,以及该以何依据,內外朝朱由检都得控制好,作为朝廷的正当理由。

再用满清,也就是大金国,来作为大明朝恢復徵兵制的理论依据对象,显然是不足以令人信服的。

朝廷乃至皇帝,即便权利无限,集权达到秦制巔峰,皇权至高无上。

锦衣卫拓展到各个范围的任意作为,但不代表朝廷以及皇帝,可以无视正当理由的必要性。

没有必要性的情况下开徵新役,对朝廷是个巨大的政治包袱,民怨起来了,政治包袱想要举起来再放下,绝非易事。

倒是兵部王洽提出一个说法,让朱由检觉得很合適,叫做:以皇德养天下无田之口。

这个缘由是什么意思呢?

很简单,也很通俗。

北方不是有大量移民跑到南方吗?

那这天下嗷嗷待哺的百姓,岂不是田地更加紧张?

无田可耕的北方移民百姓越来越多,那皇帝不能坐视不管吶,对吧?

那这样吧,你们多出的人口都来给朝廷当兵,至少朝廷让你家还有口粮吃,这不很好吗?

这是仁政啊!

朱由检突然发现,王洽这傢伙还挺聪明的,这么聪明的人,竟然也能被袁崇焕忽悠进卖国媾和派里头,还真是挺离谱的。

要知道,毕自严这帮人,都是压根不信袁崇焕的保证,不过是贪图减少一百二十万两辽餉下来,给户部减轻压力而已。

王洽这么聪明,却不善於应变,反而把自己搭了进去。

徵兵制的征丁方式最终確认,大致改为二十户抽一丁,被抽丁的那一户,免除厂商外的所有徭役、税赋,並且可从县衙领每月五钱银子的贴补,其他十九户人家,需每年多纳粮二升、或折色缴纳,而朝廷另外每月发给役兵本人,六钱银子的军餉。

这比起秦汉的无军餉徵兵要好的多。

朱由检毕竟考虑到士气问题,还是要给士兵点念想的,二到三年一次役兵更替,期间每月朝廷还有钱两发餉,並且保证家中五钱银子吃用,如此每月家中累计一两一钱的银子,自己可以在军中吃粮,不至於饿死。

这样可保证兵丁阵前用命,不至於临阵脱,毕竟妻儿老小在乡,也是变相的人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