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五十三章 伐灭阿拉干  明末:崇禎二年重建大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最新网址:m.92yanqing.com

隨即皇帝的表现是再次震怒,在朝堂上是怒斥群臣,直言这些个东林党人,悖逆君父的举动,连上苍都看不下去了,隨即將几个自己早就看不顺眼的六科给事中,给他贬官办了发配,又对言官系统来了个大改造,悖逆君父、无视天命的言官,再有查出来,以“乱命”的罪名查办。

並且立刻发布到北方数省的邸报里,发了首轮“罪臣詔”,將所有天灾的锅丟到这几个言官头上,很快北方民间舆论大变,恨不得將朝廷点名批评的几个言官给生吞活剥了,且很快,还不到一个月功夫,这几个言官在被发配边关的途中,遭到天谴全都死了!

有人在过桥的时候“不慎落水”,有沿路百姓看到人是直挺挺的栽到水底下去了,连扑腾都没扑腾。

还有一个骂皇帝最狠的文官,在被差役押送边关的路上,遭遇雷劈,据说是劈了三次,浑身冒火,给劈死了。

甚至最可怕的,是有言官押走到山西,被闹灾地区的流民从差役手中夺走,硬生生给撕了!

等差役扒开人多势眾的流民后发现,原处只有血水横流,剩下了些许散碎的布条子。

崇禎五年的六月,陕地汉中地区大旱,好在数十万流民在朝廷,祖宽部下的李辅明所控制的役兵护卫下,迟缓的向预定南方地区迁徙。

李自成等流寇想要阻拦,却被祖宽打的大败亏输,劫杀不成,反被明辽军斩杀数千人。

大明轰轰烈烈的展开数百万人的迁徙工作,皇帝陛下是亲自带兵马,沿途护卫百姓。

皇帝的龙旗华盖在两千名锦衣卫緹骑和数千五军营精兵护卫下,向河南等地部防,保护著百姓安心南下,有河南流民传言,皇帝沿途开了粥铺,甚至亲手给百姓施粥。

甚至传言到了江南,立刻转变为了佳话。

“帝与民亲,无奢贵之风,与民同食,无有怨言,凡灾民所赖者,则事必躬亲,无有天子、庶民之別矣。”

民间的传闻,对朱由检的名声改善大有助益,皇帝也因此可以让百姓,顺从朝廷的南迁政策,少了许多因为背井离乡和飢饿,带来的怨恨情绪。

至少。

此时饿死、病死、累死者,数量已经难以计数,许多人是最亲近的人死了,埋怨不了皇帝,最多骂骂老天爷,怎么就如此不公道,瞎了眼的老天爷,怎么能將几个人的祸事,牵连万民的头上。

朱由检了两个月时间来处理好国內灾荒问题,等回到南京,就得面对几个问题。

首先是来自陈奇瑜的八百里加急奏,是关於阿拉干地区的治理政策,和要求文官的调遣。

其次是对吴三桂控制的阿拉干王朝君主,达马塞加拉二世,以及三万名阿拉干王朝俘虏士兵的处置奏疏。

朱由检的回答清晰明了:阿拉干王室不必留著,俘虏兵纳入地区兵力,归陈奇瑜自己分配,自己会派官吏前往管理。將来这片区域是纳入明朝领土的,需要当地的蛮民为明朝耕种土地,所以不宜再大开杀戒了。

事实上,原本吴三桂就是按照朱由检的旨意,在阿拉干地区搞了一波杀戮,交上来的金银確实很多,也是平息了一部分朝廷上的负担。

至少是在平衡掉征战阿拉干王朝的军费后,又能让朝廷承担自己国內,北方迁民工作的小半销了。

大明现在是不缺银子的,但朱由检是儘可能的省一点钱。

三月的时候,一年税银收到了,大明朝的国库是收上来七千二百万两白银的税钱。

除去地方大明各银行压仓的备用金,朝廷国库是收到了近五千万两的银子,另外还有二百万两黄金,当然黄金说不说无所谓,皇帝不让用,用黄金结算费是需要皇帝报批的。

另外呢皇帝自己的內帑也收到了四百多万两的银子,一百二十六万两的黄金,比去年赚的还多一点。

还有一些银子被皇帝拿去投资了,还有不少的银子在酒楼產业上,搞出来与民爭利。

文官是已经不所谓皇帝怎么搞了,反正皇帝也不让喷,喷一次都可能上刑被老百姓骂,乾脆隨便你吧。

国库虽然充裕,但军费高啊!

大明朝,崇禎五年的军费再创新高。

陆军,役兵加募兵双轨制的行粮和赐赏,就得烧掉四百万两银子!总计军餉达四千六百万两白银!

朝廷绝大多数官员都对此是忧心忡忡的,这个陆军军费实在是太高了,就四千六百万两里头,要知道还有数百万两是第一银行在支持。

这个数据已经是万历年间,明朝军队开支的两倍了!

皇帝是很能赚钱,这没法,明朝的国库自从崇禎二年皇帝开始自己操作开始,就没再亏损过。

但天启五年至崇禎元年,这大明的中央朝廷可都是吃糠咽菜过日子的。

眾臣还是希望皇帝能够裁撤部分募兵,並且休憩兵事,在南洋的战爭中,儘早抽身出来,与民休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