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李天保这么五万人,规模並不算小了,但依旧被陈奇瑜带来的朝廷大军一场决战就打灭掉,可以说还是让土司们是人心震动。
而当大队大队的官军,托著燧发枪,扛著双手剑乃至大太刀,陆陆续续入驻五省各地,官军们身上的杀气重到连那些看到这些兵卒的人,都会不自觉地双腿打颤。
这些官军可是在南洋杀了不知道多少人的,人手都有沾血,这些官军的杀气,便是九边官兵,恐怕也会侧目露出惊容。
改土归流,陈奇瑜曾经按照皇帝要求,有过短暂的推行过,皇帝给的方式效果还不错,只不过当地的汉民生存状態,完全就看当地府衙官员们的能力了。
现在陈奇瑜的到来,短暂休整后,就开始迁徙湖广地区的陕北人,將这些人大量的迁往云贵川以及广西,填充当地的汉民人口数量。
朝廷的意志下达,以十儿人的骑兵一队的方式,南下的皇帝將儿万名骑兵拆散,一支支的进驻到湖广、广西、云贵川的各个官驛和府县,震周围。
这种小规模的骑兵单位,一旦出兵,就足以震镊周围的乡镇土蛮了,若加上几十名步卒,便是千人的土司想要犯上作乱,也得捏一把汗。
朝廷如此大动干戈的对土司们动手整治,毫无疑问引起了眾多土司不满,只不过朝廷大军在此,跳梁者很有可能立即被朝廷清理掉。
如此情况近在眼前,使得这些土司,也並不敢於跳出来学李天保造反。
皇帝班师回到南京,速度並不快,而是沿途体察民情,领著沿途眾多地方官下民间的田地,看了看地方粮食种植的具体实情。
並且看了当地农业,到底是个怎样的作物比例,比方说土豆、番薯、小麦乃至南方依旧最多的水稻,乃至瓜果蔬菜等等。
水稻依旧是目前南方人的基本口粮,恐怕千年后,也是同样。
小麦的话,因为现在小冰河期使得北方越发寒冷,气候异常使得在北方数个省的小麦產量日益减產,令麵食的价格在多省都的確呈现上涨的趋势,只不过依旧和稻米的价格差距很大。
朱由检有观察到土豆和番薯两种高產作物在山东、江苏、湖南三省的种植中,土豆的產量日益拔高,番薯种植亩数在山东、河南都已经少於土豆了,至少地方官衙这拿到的数字是这样。
民间有些很有能力的製作人,会將土豆製作成凉皮、粉条、粉皮等,混合水或者辣椒来吃。
还有人在土豆推广的短时间內,用土豆製作薯粉,在山东和江苏两地卖的很不错。
这些薯粉可以混合麦粉或者米粉,来製作成各种小吃,像水饺、小笼包,以这样的方式,土豆和番薯在这些地区的种植,能够间接作为主食代替小麦和稻穀而存在。
主食在汉人的眼中,那就是淀粉类食物。
此类食物能提供充足的饱腹感,至於说碳水能量矿物质,那是后来人得出的,在古代,尤其是飢饿的灾年,甚至於口感,其实也根本没那么重要。
同样的食物对倭国、朝鲜以及越南国来的士兵,也非常有吸引力,这些藩国军队在大明吃的是白米,如果明军后方运来有米线,这些藩国士兵也会向明军要一些。
不得不说,朝鲜国的军中汤麵味道,朱由检曾安抚藩兵的时候,在朝鲜的帐篷內亲口尝过,那种滋味令人一言难尽——·
崇禎十二年的藩属排行榜中,倭国的粮產量位居第二,明藩排行榜的第一毫无疑问是大明自己,毕竟这体量摆在那里,並且还在扩张,隨便一项条件拉出来,都稳稳碾压藩属国十倍有余。
尤其是粮食產量,南洋的粮仓已经在扩建第三轮了,但不得不说倭国的粮食產量,依旧比第二名的朝鲜要多出近三分之一。
其中的重要因素就是人口,朱由检看到的朝鲜现有人口,大约是九白二十万,朝鲜先前还在使用户籍制度,按户算数量,而在大明这边要求计算人口的时候,是了些时间去筹算的,一直拖到崇禎十一年,朝鲜才算是勉强筛了一遍总人口,到现在他们的数学依旧不太行。
倭国也差不多,但满打满算现在能得出的人口数目,差不多有一千六百万,
与朱由检自己估计的一千五百万也差不多,这样比起来,农民的数量上,朝鲜自然而然就比倭国少了,农民数量少,粮食產量也自然而然更少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