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七十七章 北方数省大规模迁民  明末:崇禎二年重建大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最新网址:m.92yanqing.com

第178章 北方数省大规模迁民

治理黄河和长江,的確水泥钢筋混凝土,修造河堤的效率的確比单纯用石头,泥沙布袋来交织堆叠的方式要有效,毫无疑问要有效。

当然贵是肯定更贵的,但反而会显得更方便。

毕竟这就是石灰粉和黏土、水搅和一起製作的,比起从石料地带采大石头过来,当然是要方便的多。

大明朝现在於漠北漠南,以及整个西伯利亚边外地区不断地筑造屯堡,也是用这些水泥砖块配合铁条,来打造城屯。

有十几万的役兵陆陆续续从长城迁出北上,驻扎到草原蒙古和西伯利亚,配合三镇来控制边外的土地。

役兵们行军速度倒是並不快,明朝要看看用草原的马群,能不能承担起大明十几万军队的吃嚼后勤补给。

结果显而易见,並没有出现什么问题,明廷就开始大胆的將兵力安排进入西伯利亚也是因为这个,明朝最近掉了大量的钱。

而朝廷自己的国库缺钱,官员们就得问皇帝老子拿私房钱垫,这一点倒是没什么,皇帝有钱,很有钱,户部没钱賑灾,明代歷朝皇帝都是打开內帑的小金库发钱的。

比方说嘉靖年间,嘉靖帝就数次拨发內帑白银賑济灾民。

在民间,明朝的百姓觉得崇禎帝朱由检,他那所谓的內帑,就是三座山,一座金山,

一座银山,一座米山,没有铜山。

三山传闻甚广,也不知道谁在宣传,其中提到的三山之量,已经到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程度。

这当然是胡说八道,两百来吨黄金,一千四百万两的白银,体积小的很,远远达不到金山、银山的地步,那种比喻太夸张了。

而且皇帝更多的钱,恰恰並不是在內帑的府库里头。

朱由检在第一银行里的份额,那可是四成的份额,另外还有大明皇家银行,也有大量的金银幣。

但这两家银行,皇帝也是保留下来进行可持续发展的,將来自己的收益很大程度上都要看里头的钱,属於是自己不能动的钱。

眼下还是得解决北方百姓的温饱问题,朱由检皱著眉,他真的有的时候並不想做恶人,一直到现在,內帑也承担著很大部分饥民的救济,但现在,他还是决定,大搞迁民。

你们不走,就是饿死,那朕为了天下芸芸眾生,请你们走,並且沿途给吃的,给喝的,一路保护,到地方上给你们安排棚屋,安排耕种的土地,但若是就此你们还不肯走,

那就请大明朝的官兵们拉你们走了。

总不能让朝廷,养你们好几千方人吃饭吧?

养一天我养得起,养一年两年呢?何止就灾情看,何止一两年时间!

崇禎十三年五月、六月,粮荒旱灾依旧在恶化,甚至於到了七月,山西、陕西真的爆发了蝗灾,蝗灾灾情极其恶劣,飞蝗掠境,不仅仅连草根都扒掉了一层,就连树皮都扒掉了!

【写到这里我希望读者记一下我们域名101??????.??????】

连是陕西朝廷养的马场都大受影响,十几万匹马被迫在官兵的敦促下迁徙,途中还饿死了数百匹。

消息传到京师,群臣和皇帝都大为震惊,朱由检都已经无法想像,蝗虫是如何扒开土地,去嚼掉地底下的草根和树皮的。

明末的蝗灾,可能的確是古代最严重的蝗灾了,连正在忙於整顿兵备,要迁人去接手中美洲的皇帝老子都被迫在乾清宫待了三天时间,处理蝗灾的事情。

北方数个省种植的土豆和番薯遭到重创,四五月种下,已经生长出叶芽,甚至已经开始积蓄块茎,但被蝗灾席捲而过,没有了表面的叶子,土豆和番薯全部绝收!

许多明朝为救济饥荒而准备的粮仓和草料、豆料也是遭到蝗灾的影响,途中的要么被蝗虫清理一空,到仓房的还得当地官员组织百姓抗灾。

明廷算是百官震动,这场蝗灾被皇帝预言到了,也立刻颁布“济仓法令”和“杀稼令”,为了添补各地这段时间被大量消耗的预备仓、济农仓、官仓,从南洋临时抽调地方仓粮,以及对可能面对蝗灾的地区,进行烧绝当地,杀灭地区的所有庄稼,预防蝗灾。

另外,与此同时明廷也以填充南洋丁口为由,强制性的调派官军,皇帝对此的要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