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態闹到八月,总督剿贼的满桂,一边打固始汗,另从魔下调出李定国,令其率三百名骑兵剿贼。
等李定国终於赶到了浮山县附近,当地赶到的两队官军,共计六百三十六人,直接攻击已经发展到六千多人的流寇。
双方於石桥、常柏两地打了三场,斩杀千人,最终在常柏的官兵赶到,李定国又带兵衝杀,杀数百人方才打散了浮山县的整股流寇。
整场战事折损官兵七十五人,还有三个官兵重伤难救也死了。
按照朝廷前些年的旧历规定,弃械的流寇投降了,要么尽数斩杀,要么全部丟掉边外而在地方上疏后,朝廷的意思是全部几千人,无论男女老幼,全部遣送至西伯利亚去当地种土豆,要么打猎自己养自己。
这都不是一般边外了,说流放都要来的宽容些,西伯利亚那可是真正的北方苦寒之地,就是官兵们,也只敢在西伯利亚南部驻屯堡,抵挡风寒。
这段时间,朝廷严刑峻法,凡是饥民敢於在迁徙过程中聚眾闹事者,首恶诛杀,从犯一律是拉到西伯利亚种土豆。
西伯利亚没有乾旱,有的是雪水,唯一的问题就是冷,那的寒冬又长又冷,轻轻鬆鬆零下三四十,正常飈到零下五十,普通人根本生存不下来。
朝廷准备的船只还是比较多的,沿看山东和江苏、北直隶,有四百余艘各种官船,陆陆续续地按满户后,启程向南洋驶去。
明朝提前在南洋的布置相对来说是不够的,只能安排的户数住宅是远远不够的。
土地很简单,划出一大片山林乃至田地,都是无人区,到时候分地给耕牛和稻种就行。
为了忙活这件事,等於说是大明朝真正开始消化掉南洋控制的土地了。
不管是马六甲,还是阿洪姆以及西孟、阿拉干,大明朝都是驱赶、杀,这些土地目前的总共迁民大概是不到三百万,等山陕、河南、山东、北直隶按比例的汉民迁过去,是最少一千多万人。
这样的规模迁民不可能一朝一夕就完成,明廷是分了几波,先北直隶,包括北京城,
超过三百万人口分三批迁民。
之后是山东的三百万人,再之后是河南、贵州的四百余万人口,之后是山西、陕西两省的人口。
这些官船、战舰已经是大明朝沿海的大多数了,现在大明海军虽然有上千艘水师航船,十几万水师官兵,但驻扎的地方还是多。
比方像是吕宋、琉球、福建、阿拉干、马六甲、苏门答腊,都有明朝常驻轮换的分舰队。
这些舰队至少也有二十艘船,眼下的四百艘官船、战舰,这也已经是兵部抽出来的全部海內朝廷船只了。
兵部在钱这方面的投入侧重,依旧是陆军部为主,海军部为次。
对水师给的实在不算多,主要是皇帝拨了几笔钱,让水师依旧能够维持现状,並且还能打造新船。
明朝的船是不贵的,打造和维护都是老传统,非常便宜,无论是水师官兵,还是船只本身,都相当便宜,是可以大规模扩招的,但是朝廷现在的陆上官兵数量太多了,兵部没有这个钱。
钱都是户部来计算,这灾荒那断粮,皇帝老子要打仗,户部的日子即便有第一银行撑著,也是过的越来越紧巴,能给兵部的钱肯定是精打细算。
崇禎十三年的八月份,明廷非常忙,迁民之事占据了京中朝廷大量的精力,另外就是解决准噶尔问题。
准噶尔人和明朝的衝突,其实是有一阵子了,连吴三桂都被准噶尔骑兵主动进攻过,
虽然这是被吴三桂的两千人暴打了一顿,但那只是小股骑兵,瓦刺也是能拉出十几万骑兵的。
巴图尔琿台吉是在今年制订了《蒙古卫拉特法典》,彻底控制了整个瓦刺,成为了漠西草原除了明朝以外,最强大的势力。
他控制著瓦刺,朱由检对此是比较谨慎的,能和平的谈个结果是最好的,不可能和平,那到时候再打也得修养个三五年再说。
粮荒已经把朱由检和户部整得头皮发麻了,哪儿有钱打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