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七十八章 山陕大飢  明末:崇禎二年重建大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最新网址:m.92yanqing.com

第179章 山陕大飢

京官们和地方官,不一定是从属关係,毕竟拆分开来属於吏部,但因为地方和京官前些年的爭权夺利,吏部和当地官派、府院都关係很僵。

何况现在是朝廷授意,背后站著的是户部、兵部、內阁和皇帝,京官的目的很明確,

就是要执行朝廷的迁民政策。

山西、陕西现在这几年,因为朝廷的南迁政策,自己流失掉的人口其实就蛮多的。

黄册上面整理起来看,要迁出的百姓是差不多一共一百四十几万人。

这么多人要迁,迁到阿拉乾的土地上,可耕种的土地虽然不缺,但是屋棚是要南洋提前开始预置。

一户人家至少需要两到三间户屋,用棚子先搭个大概,其他则是交给迁民自己做,朝廷会任新的里长和甲首进行管理地方村庄,阿拉干也足够大,不是说加上先前的百来万人就能完全覆盖掉,这片土地几千万人口都养得起,毕竟耕地够多。

屋子加上一户人家给五十亩地的老政策,这千万人口也用不了半个南洋,阿拉干不够的,还有多余的人口可以分去西孟加拉和阿洪姆,马六甲也是可以迁民的。

当然是要另外安排里申来屯民,这些工作量不只是地方官来做,主要还得是有朝廷派下的京官和生员小吏,来辅佐安置。

蝗灾来势汹汹,这种可流动的灾害,自古以来都只能靠熬过去。

到了后现代,也是用药剂杀灭遏制幼虫,但是一旦说蝗虫已经大范围的出现,就只能靠硬扛挺过去。

久旱之后比较容易出现蝗灾。

相比较可以救治的疤疾和瘟疫,乾旱导致的粮食绝收要賑灾,蝗灾是对人类文明打击最大的灾害,近乎没有之一。

因为蝗灾针对的就是粮食,就是庄稼,一旦蝗灾成型,高粱和蕎麦、生都会被蝗虫吃光,朱由检不可能说製作毒药来治灾,只能说把人迁往南洋。

101看书101??????.?????全手打无错站

南亚地区雨林密布,瘴气常年存在,蝗灾无法抵及,更无法在雨林地带生存。

这也是朱由检可以迁民的最好选择了。

七月,陕西凤翔府大飢,人相食,饿孵遍野,甚至有人掏开刚刚埋下的病死者、死婴来吃,有官吏写到:飢饿死婴者,民者剔其尸肉下醃在缸,食者面色干苍白色如霜,折寿而图活一时也。

灾情之严重,震动天下!

旱情实在是酷烈,沿途官府的粥棚都因为迁民太多,每一处都可能时不时的断上一两日,饥民们赤红著双眼盯的官吏都会畏惧,谁知道这些人有没有吃过人。

晒死、饿死者,已经埋得人都变少了,很多人被曝尸荒野,而这样烂掉,也没有猫狗来吃,毕竟猫狗已经被吃光了,这样的情况已经算好的了。

这种事情多半藏在荒村乃至废弃的老庙里做,毕竟被官府的官差乃至官兵抓到,都是一律斩杀。

这可是不赦的大罪!

而盗贼趁著四下无人,或者趁著夜色,在饿死迁民身上乱摸,期待摸出几枚铜钱。

而一旦被人发现,被官兵抓住,则同样是当眾斩首,乃至吊死在刑柱上。

七月十九,山西平阳府,辖下浮山县遭大飢,致使县城闹粮者民变!

有人在浮山县自称是李自成,以乡民二十余人称“迎闯王,混口粮”的口號,裹挟上千人衝击府衙,打杀差役三十余人,劫掠满城富户。

山陕两省地区已经近十年没纳粮了,的確不能用“不纳粮”来吸引百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