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该想的不是谁走谁留,而是怎么让和黄股价翻倍。罗萨,之前和黄依靠你,现在也仍旧需要你。这个团队,不能没有你。”
何风云在北美生活多年,深諳西方职场文化,他清楚这些金髮碧眼的精英们最吃哪套。
恰到好处的认可,配合充满想像力的蓝图,这套精神激励法他早已运用得炉火纯青。
罗萨摩挲著胡茬打量对方,最终无奈地点了点头。
“好吧,既然何先生不觉得我多余,我也就不捨得离开这里了。”
罗萨虽然是洋人,却也是一位专业管理人。他前后执掌和黄近十载,企业半数以上的成就都刻著他的印记。正因此,滙丰银行才会高薪聘请他来带领和黄。
可惜时势比人强。纵使罗萨有通天本领,面对全球经济震盪与行业周期更迭,和黄始终难现往日辉煌。
不过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如今和黄仍是港岛股市的龙头股。何风云接手时股价总值六十二亿,如今已突破七十亿大关。
这背后有两股推力:何家持续增持股份已超四成,港岛股民对船王世家的信心更是推波助澜。
而何爵士暗中为儿子造势的“商界天才”名號,也让九龙仓与和黄股票成为交易所最抢手的硬通货。
毕竟,舆论也是股市的重要导向!
罗萨最终选择留任,也正是看中何家这棵大树。
职业经理人都明白,强势控股方才能镇住董事会里的牛鬼蛇神。当年滙丰空有股权却无实权,导致他处处受制於小股东掣肘,多少改革方案胎死腹中。
“我研究过集团业务架构,摊子铺得太开了。”
何风云刚落座就切入正题:“旗下二十七个行业都在伸手要钱,总部的金库可经不起这么折腾。”
罗萨苦笑著点头:“几年前我就想砍掉冗余產业,每次提案都被股东会搅黄。”
何风云神情严肃地看向罗萨:“现在有我坐镇,董事会上绝对力挺你!”
这话让罗萨心头一暖。明知是收买人心的手段,但直白的支持总归让人受用。
“另外我会安排个执行董事进局里。“何风云突然拋出重磅消息,“不过董事长的位置还是你的,整个和黄集团照旧由你掌舵。”
罗萨瞳孔微缩:“你不打算亲自坐这个位子?”
“我信得过你的本事。“何风云笑著摊手,“再说我才二十出头,大好青春可不想困在办公室批文件。你见过这么英俊的糟老头子吗?”
两人相视而笑。罗萨忽然想起什么:“那何爵士那边……”
“记清楚,九龙仓是他老人家的產业。“何风云指尖轻叩桌面,“和黄集团,才是咱们的天下。”
罗萨呼吸急促起来。这意味著他们既能借何家名望,又不必受制於人。想到这,他浑身血液都沸腾了,仿佛又回到了渴望一展宏图的年轻时代。
“不过有些业务,是时候砍掉了。”
何风云话锋陡转。虽说手握控股权,但真要动刀还得顾及管理层態度。
“確实该精简。“罗萨点头如数家珍,“零售百货利润太薄,电子业务也……”
“恰恰相反!“何风云突然打断,“这两块才是未来的摇钱树,我们要砍的——”
“是航运!”
这句话犹如惊雷,船王之子不做船了?也就罗萨是洋人还好,要是何玉年本人,或者他的老部下,怕是指著鼻子开骂了。
何风云抬手止住罗萨要爭辩的话头:“我知道你想说航运现在確实来钱快,可是全球船厂现在压著多少新船订单?往后海面上跑的船只会越来越多!”
“就算船多,码头总不会贬值吧?“罗萨无法理解,“葵涌码头六个泊位咱们占两个,这分量你心里没数?”
“九龙仓手里攥著三个泊位呢。”
何风云摊了摊手。
“再说和黄现在最值钱的就是码头,正好卖了换现金流。港府和滙丰能看著何家独占五个泊位?他们早打算往南扩到青衣岛,到时候十个八个泊位都不稀奇。”
罗萨盯著何风云,沉默半晌,问道:“那你打算……转行做什么?”
“地產是头等大事。”何风云早有想法,“港岛人口年年涨,还有不少过来的外地人,但是地皮就这么多。咱们手里得囤地,这才是大財路!”
还没等罗萨回味过来,何风云又话锋一转:“听说过二十四小时便利店吗?”
罗萨皱眉:“东瀛人搞的那个?”
“对!现在港岛全是百货公司,街边士多店货品又不全。而咱们有现成的全球供应链,从牙膏到泡麵都能铺货。这种小店能开在街角巷尾,二十四小时亮著灯——”
罗萨眼睛突然发亮。他看得清楚,听得明白,这种模式的优势:比起动輒上千平的百货公司,这种麻雀虽小五臟俱全的便利店,才是真正能渗透市井的买卖。
何风云不仅会拢住头部,还要把握基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