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53章 离神不一定近,但离人很远了  都重生了谁还做演员啊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最新网址:m.92yanqing.com

第352章 离神不一定近,但离人很远了

……

事实上,克雷研究所確实没少动用关係,而且在官方没走通的情况下,又把主意打到了私交上。

终於在一次通过斯梅尔教授的联繫下,他们得以跟洛珞本人进行了一次越洋的视频通话。

“洛先生,这是无上的荣誉……”

麦克爵士的声音通过电脑传出,带著难以置信的恳切。

他甚至搬出了2004年佩雷尔曼的“前车之鑑”——数学界的“隱士”传统似乎又要被强化了。

“谢谢您,麦克·安德森爵士。

”屏幕另一端,洛珞的面容清晰而平静.

“理由此前已说明:我確实因为个人原因,无法脱身,而且基本两年之內都没有过去领奖的可能了。”

他的语气毫无波澜,仿佛在討论一笔一千美金的论文稿费。

“可是……”

麦克爵士还想挣扎一下,不过註定是徒劳的。

通讯切断。

麦克·安德森颓然靠向椅背。

助手匆匆而入:

“《自然》、《科学》要求评论,《泰晤士报》头条標题:『数学新王:荣耀之门为他敞开,他却亲手关闭?』华尔街日报更直白:『东方天才视百万美金如尘土!』……我们怎么办?”

克雷研究所视频通讯被切断的嗡鸣声,仿佛是这场席捲全球舆论风暴拉响的警报。

洛珞平静地合上加密通讯仪器的盖子,视线重新投向满屏的磁流体数值波动图。

隔壁会议室里,关於实验迴路的预算爭执尚未结束,然而,在地球的另一端和网络的每一个节点,风暴已然成型。

是的,洛珞的“人不过去了,钱捐了吧”的提议,克雷研究所终究还是没能採纳。

倒不是他们不想做慈善,而是这个顺序不对。

如果是洛珞亲自过去做个报告会,然后在领完奖金后宣布全部捐赠,那他们绝对一百个乐意。

但……你总来来领一下才行吧,现在人都不来,直接就让捐了……这算怎么个事呢。

至於在奖项,奖金得主遇到突发事件不能亲自领奖,让人代领的这种规矩,克雷研究所也没有採纳。

相比於一年一度的诺贝尔奖,四年一度评选2-4人的菲尔兹奖和高斯奖,他们这奖金一共只设立七位获奖者,还有一位已经拒绝了。

也就是说未来的几十年里,最多也就只有五位获奖者了,颁奖的密度比前面几个奖项乘在一块还低。

要是错过洛珞这次,不知道下次还要等到什么时候,他们当然不希望仅仅用一个代替领奖来糊弄过去。

更关键的是,仅有七大千禧难题,前面两个解决者都选择拒领,这不会形成一个莫名其妙的趋势或者潮流吧。

几年甚至十几年后下一个获奖者,依旧选择拒领……那可太过分了!他们坚决不能接受!

而克雷研究所的困扰,仅仅是风暴的起点。

《自然》杂誌的编辑室內一片譁然。

“又是拒绝?又一个佩雷尔曼?”

资深编辑揉著太阳穴,对著屏幕上洛珞那份无可挑剔的n-s方程证明发呆。

他们曾以为,经歷了佩雷尔曼的“隱士”先例,他们已准备好应对任何意外,却唯独没料到这位中国年轻学者拒绝得如此乾脆利落,甚至不给一个公开解释的机会。

《华尔街日报》的头版標题极具衝击力:《百万美元无人认领:中国天才数学家洛珞的“神秘”拒绝》。

文章字里行间充满了困惑与探寻,將洛珞与佩雷尔曼相提並论,猜测著背后的动机——是纯粹的学术清高?是对西方学术体制的不信任?还是某种……不为人知的羈绊?

是的,这才是问题所在。

如果只有一个人拒领也就算了,现在是两个人先后都拒领了。

而且就像克雷研究所纳闷的一样,佩雷尔曼之前就有“隱士”的標籤,这是整个数学界都知道的事,一个连菲尔兹奖都拒领的人,拒绝他们的一百万美金也不是很奇怪。

但洛珞就不同了,他可跟隱士两字毫无关係,恰恰相反他“张扬”的很。

除了不爱出国这一点確实如此,迄今为止,他们也只在马德里那一场国际数学家大会上,看到了洛珞外出做报告。

除此之外,任何国家的学术会议,各大数学、物理奖项的颁发,他是无一例外,全部缺席。

不过要是这么一看,似乎也不是完全意外,多少还是有些前兆在的。

只是现在两大千禧难题的解答者,不约而同的全部选择了拒绝领这笔巨额奖金,关键是七大千禧难题目前还只解决了这两个,所以……

目前拒绝领奖金概率为……百分之百,也不怪克雷研究所这么著急,这话传出去整个一个笑料啊。

只不过……早就传出去了。

网络论坛上,“n.s refuser”迅速成为一个標籤,引发了无数离奇的猜想,洛珞的名字被笼罩上浓厚的神秘主义色彩,甚至有人半开玩笑地討论他是否在研究更接近“神之领域”的项目。

那感觉就像是……离神有多近不知道,但离人已经很远了。

还真別说,这个说法在国际数学界还真的很受认可,尤其是各大高校那些在读的数学系学子们。

咖啡因与粉笔灰混杂的空气中,跟克雷研究所同样坐落剑桥的哈弗大学的学生们,几乎是第一时间关注了此事,那则官方声明在《自然》弹窗新闻中刺目地闪烁。

威廉下意识念出標题:

“n-s方程证明者洛珞正式拒绝克雷百万美元奖金。”

“又一个佩雷尔曼?”

印度裔的室友拉吉夫凑近屏幕,镜片后的瞳孔骤然放大:

“但佩雷尔曼是避世隱士,洛珞可是演员来著吧,他干嘛拒绝学术界的圣杯?”

洛珞的一些影视剧譬如《原始码》,即便在这里,他们也有人看过,当时还有些难以置信,这居然是搞数学的洛珞,而不是重名。

只是无论放在哪个国家,演员这个职业都是最“拋头露面”的吧,跟“隱士”简直是最截然相反的存在。

“这正是可怕的地方。”

威廉將电脑推回橡木长桌,任其新闻界面上闪烁著更多推送:

“佩雷尔曼的拒绝我们能理解,那是古典苦行僧式的纯粹,但洛珞不同…他站在声望与財富的巔峰,却对学术王冠弃如敝履。”

拉吉夫抓起粉笔在黑板空白处疾书,仿佛要抓住某种逻辑锚点:

“我们为费马猜想熬夜禿头,他为七大千禧难题镶上王冠却转身离场……这感觉像什么?”

“神秘主义正在吞噬他。”

日裔博士生美纪用铅笔尖戳著《纽约时报》头版,洛珞的名字被印在“现代隱士”的標题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