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令人窒息的是他对人性的剥离,不领奖可以解释为视金钱如粪土,但拒绝专题报告呢?”
她抖动著刊载克雷研究所声明的页面:
“连向数学界传递火种的机会都不要,这是彻底切断了与同儕的纽带。”
她突然压低声音:
“数学部都在传,洛珞可能早已涉足某种……不允许与外界交流的终极领域。”
克雷研究所更是焦头烂额。
他们尝试通过所有已知的、与洛珞有过联繫的学者寻找答案——斯梅尔教授收到了一堆恳切的邮件,但只能无奈地回復自己也无能为力;
他们甚至联繫了中国科学院的一些公开渠道,得到的回覆礼貌而官方:尊重洛珞学者的个人决定。
这种“石沉大海”的感觉,让这笔无人认领的奖金显得更加沉重和尷尬。
洛珞的名字,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在全球科学与舆论界激起滔天巨浪。
佩雷尔曼式標籤:“新隱士”、“超越名利的纯粹灵魂”——这些標籤被浪漫化地贴在洛珞身上,无形中拔高了他的光环,也加深了神秘感。
相比国外的喧囂,国內的新闻才是真正的狂潮,毕竟对於华国来说,洛珞的名气远不是一个数学家能概括的。
当国际舆论还在试图解读那层神秘面纱时,国內的网络和街头巷尾早已因#洛珞拒领百万美金#的爆炸性新闻彻底沸腾。
正值2008北京奥运尾声,空前凝聚的民族自豪感找到了一个全新的宣泄口。
#洛珞拒领百万美金#、#新一代数学家风骨#以火箭速度登顶各大平台,伺服器几度瘫痪。
“这就是中国科学家!”
本就正值奥运期间,民族自豪感空前高涨的时候,这时候的支持声更加热烈了。
无数学生留言:
“泪目,这才是偶像!”
各大门户网站的科技和教育板块被血洗。
头版头条无不掛著洛珞冷静睿智的照片,配上“震惊!24岁天才数学家拒百万美元!”、“风骨卓然!中国学者视名利如浮云”等標题。
高校bbs、学生论坛瞬间爆炸。
“珞神威武!”、“什么叫格局?这就叫格局!”、“这才是我们要追的星!”类似的帖子铺天盖地。
数学系的学生们尤其激动,將洛珞奉为新一代学术偶像和精神领袖。
他证明了世界级难题却淡泊名利的故事,被反覆传颂,成为激励学子投身基础科研的绝佳教材。
主流媒体社论纷纷发声,基调高度一致地讚扬洛珞展现出的“崇高科学精神”和“纯粹的学术追求”,將其视作中华民族优秀品质和新时代科学家精神的完美体现。
他拒绝的不是金钱,而是对浮躁的鞭笞,是对真理殿堂的纯粹皈依。
这种解读,完美契合了奥运后昂扬向上的国民心態。
理性的声音与现实的考量:
在如潮的讚誉中,也混杂著一些冷静甚至略带“现实”的声音。
一位资深老教授在某个专业论坛发帖:
“洛珞的成就毋庸置疑,但拒绝百万美金是否过於……理想化?这笔钱如果能用於资助国內的数学研究、设立奖学金、改善实验室条件,对急需资源的领域是否更有意义?纯粹的清高对解决现实问题帮助有限。”
帖子引发了一场小型辩论,有人认同资源应物尽其用,也有人反驳“精神价值无价”、“科学家有权支配自己的荣誉”。
部分財经博主则从“时光科技创始人”的角度切入:
“洛珞身价百亿,看不上这一百万也正常,他在用行动詮释:真正的价值创造者,不依赖外部奖项证明自己,本身就是成功的定义者。”
这种解读,將洛珞塑造成了影视科技双重大佬的另类典范。
“阴谋论”与不解的杂音,自然少不了各种猜想。
有帖子神秘兮兮地说:
“肯定不方便出国唄,懂的都懂。”
洛珞早期参与过风洞设计,歼11等型號研发的事,那时候还没有那么隱秘,仔细寻找还是可以翻出来的,因此有心之人如此联想倒也不算奇怪。
但刚一发出便立刻被反驳和刪除,最终演变成模糊的“可能涉及国家重点项目”的传言,在极小范围內被揣测,没能翻起丝毫浪。
虽然洛珞手里掌管著流量最大的几个网站,但对於新闻热点向来是放任討论的態度,即便是骂他的热点新闻,他也从来没有过手动干预。
当然了,往往都会有他的粉丝团以更加汹涌的態势回懟过去,把对方骂的狗血临头,哑口无言才算完。
但这次不行了……涉及夸父工程,只能刪贴禁言。
然而即便时光不这么做,更多普通网民对这种“阴谋论”嗤之以鼻:
“人家就是境界高,哪来那么多弯弯绕绕?”
但一片维护和讚誉声中也夹杂著零星质疑,小部分网民直言不解:
“一百万美金啊!换成我一辈子都不完,为啥不要?”
“装清高唄?显得自己与眾不同,爱国也不能这样啊!。”
“天才的脑迴路果然和我们不一样。”
这类声音虽然存在,但在铺天盖地的正面舆论中很快被淹没,成为浩瀚讚歌中的几声喑哑杂音。
漩涡中心的寂静:
身处舆论风暴眼的洛珞,此刻正走在连接实验楼和行政楼的保密通道里,特製的玻璃阻隔了外界的声光,通道內只有他沉稳的脚步声。
“教授,舆论……有点厉害。”
身旁的秦浩低声匯报,递上一个经过严格筛选和脱敏处理的舆情简报摘要,上面只有对整体风向的高度概括和需要警惕的不当揣测。
洛珞目光掠过简报,脸上没有丝毫波澜。
他看到那些“清高”、“风骨”、“偶像”的字眼,微微摇了摇头。
他知道克雷研究所的困惑,也理解民眾的热情或不解,但这些情绪並不能对他造成丝毫的干扰。
对现在的他而言,时间才是真正的货幣。
於公,越快打造出示范堆,甚至是商用的聚变堆,对於国家的电力、能源、乃至世界局势都是一个极大的改变。
於私,只有在剩下的两年时间里,点燃聚变之火,他才能拿到首个传说级任务的奖励,他肯定要拼上一把。
至於那些在网络上喧囂的“海啸”,於他,不过是寂静深海表面掠过的微风,带不起核心处一丝一毫的波澜。
他將简报隨手还给秦浩,迈步走向下一个实验室。
身后的电子闸门无声合拢,將他与外界的滔天巨浪再次隔绝,只有通道尽头,“绝密”的红色指示灯恆久而醒目地亮著。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