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的比唱的好听,朕这个当皇帝的都不担心,他们倒是挺关心的。要是真有这忠心,武家至於连做两代吗。”
“把纪纲叫过来。”
不一会纪纲赶了过来。
沐顷指了指宋璟,“朝廷推广科举改革,不少区域表示难以做到,说人手不足,宣传不开。”
“你锦衣卫可不能只驻扎几个大城市,朕要你们分布在每个城镇。”
“正好,借这次机会,你们锦衣卫进行人手扩招。”
“到各地方之后,除了宣传科举改革之外,也要做好监督审查工作,確保每个考生家底乾净,没有替考作弊的现象。”
等纪纲领命,沐顷又看向宋璟:“考官你也不要专盯著朝堂,那些告老还乡的大夫,以及当地的大儒,也可以作为考官人选。”
“至於那些推脱的人,这种没胆子不作为的人,当官也当不明白,该贬的贬,该辞退的辞退。”
“你要记住,咱们大唐什么都缺,就是不缺想当官的人。”
將两人打发完以后,沐顷又拿起了资料书,对照著地图研究了起来。
他手中这本资料书,是锦衣卫人员,通过喝酒拜把子,请客去青楼,从三千营突厥士兵口中,匯总得来的资料。
这些资料,沐顷是格外的重视,拿出了上学的精神来学习。
大唐可能用不上了,但保不齐以后能用得上。
自古中原王朝,面对草原节节吃亏,不就是对其不了解吗。
还有谁比自己人更了解自己人,元朝清朝把草原弄得服服的,不就是他们自己了解自己人吗。
转眼寒冬过去,冬去春来,从去年就开始宣传的科举,在经过一系列事件后,终於开始进行。
然而开考那天,整个大唐80%的考场,竟然连一个考生都没有。
剩余的20%,也是稀稀拉拉的几个人。
洪武甲字恩科,彻底沦为笑柄。
锦衣卫的人前去询问,考生们要么说生病了,要么就是为了娶妻,要么就是家中有人过世,反正各种理由都有,就是去不了。
“好,好的很啊。”
看著锦衣卫匯报上来的情报,沐顷脸色格外难看。
各世家下了命令,不许考生参加科举,否则就让其和家族混不下去。
世家在地方力量何其强大,科考成功也不可能立马做到宰相的职务,世家官员那么多,说弄你就弄你,不用找理由,你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在地方的家人,被世家盯上了那就更难过。
当地官员都是依附世家,世家动动嘴皮子,丟过牛招个贼还是小事,严重点土匪半夜过来灭门都很正常。
“陛下,暂且息怒,我们再慢慢计较,相信会有破解办法。”
姚崇小声劝了一句。
好不容易碰上一个明主,姚崇可不想沐顷气出个好歹来。
沐顷摆摆手,“这没事,科举继续进行。”
赶走了姚崇等人,沐顷进入了一间密室。
“拜见陛下。”
早就等待的黄巢,恭敬的拜倒在地。
他是昨天来的。
他一直关注著科举,得知考场情况,忍不住感慨。
“陛下果然谋划如神,难怪会下自己这一步暗棋,敢情早就知道会发生这种事了。”
沐顷走到其面前,將厚厚几摞书扔到黄巢面前。
其中一本赫然写著贞观族氏志,其他的则是各大家族族谱。
“照著名单给朕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