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题什么鬼?!”
“没错,这是什么鬼?看著简单,怎么就做不出来呢?!”
“难道要用什么非常高深的理论?!”
“我用了七八种思路和方法,最后全是死胡同,这题肯定出错了!”
第一批放弃的是各个重点高中的竞赛生,他们思路一大堆,可走著走著发现走不通,根本解不出来。
学生们放弃,老师们並没有放弃,做题速度可能比不上学生,可就知识广度和宽度,要远远超过学生。
三个重点高中几十个数学老师开始全力公关,毕竟他们也要面子,要是做不出来,学生会怎么看他们?
然而,做著做著,他们发现和学生一样,很容易有思路,可按著思路走却是死胡同。
难道真的比不过一个初中生?恐慌和挫败感开始蔓延。
此刻,老师们已经认定顾学文是用了一些大学甚至更高深的数学知识“降维打击”,这样才解决了问题,这才是他们没解出来的原因。
做不出来就做不出来吧!几十个数学老师,怀著极其复杂的心情,翻回到顾学文发表的文章,仔细阅读他提出“韦达跳跃”的解题步骤。
当看清整个证明过程时,所有人都呆!
没有高深的理论,没有复杂公式,通篇使用的,竟然真的只是最基础的韦达定理、整除性质和无穷递降原理!
这些知识点,最多也就是高中竞赛的入门。
然而,就是这些最基础的数学知识,在顾学文巧妙组合运用下,爆发出惊人的威力,以一种匪夷所思、极其精妙的方式,乾净利落地解决了这道难题!
“妙!实在是妙啊!”
“原来还能这样构造新解!”
“这思路……简直是鬼斧神工!”
一时间,办公室里惊嘆声此起彼伏。所有的数学老师,都被这种简洁、极富创造性的方法彻底折服了。
他们终於明白,为什么《数学进展》这样的顶级期刊,会破格刊登一个初中生文章!
这篇文章的价值,不在於理论有多高深,而在于思想的独创和方法的启发!
它足以给所有看到这篇文章的数学工作者、爱好者,带来一次思维上的衝击和拓展!
他们也终於彻底理解吴建国为何会对顾学文如此看重,为何会不惜一切代价,甚至要自己贴钱。
因为这个少年对数学理解深度、应用技巧,已经远远超出了他的年龄和知识层面!
就在所有人都还沉浸在对“韦达跳跃”的惊嘆,对顾学文这位“妖孽”的震撼中时,一件更让他们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来自《数学进展》和北清大学数学系稿费所引发的震动,尚未完全平息,一封署名更为惊人的信件,再次让平静的西堡镇乃至溪县、鹤市,数学和教育圈子掀起滔天巨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