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26:山神换地,重剑出炉
“爹,小郎叔叔什么时候回来?”
大塘乡,陈家。
小女孩陈敏脆生生地问道。
陈志在打水:“我怎知道?你老惦记他干嘛?”
“上次小郎叔叔说要买人给我,可他一走,已经好多天了。”
“他是大人了,大人自有大人的事做,哪能随便跑来跑去的?”
“哦,这样。”
陈敏低下头,感到失望。
陈志并不清楚陈晋在城里究竟做些什么,前几天王复下乡,带来报平安的书信,以及许多礼品。其中有吃的,有用的,还有钱。
这无异于雪中送炭,大大改善了家里的生活。
陈源说,陈晋攀上了高枝,结交了贵人,从此以后的日子就好过了。
对此陈志表示怀疑,皆因王复的态度太过于热情,看上去,倒像是他在主动结交陈晋一样。
陈源认为这是王复的性情所然,既然礼贤下士,自该表现得慷慨大方。
不管如何,好处是实打实的。
陈源又说,解决了生计问题后,陈晋就不再需要去做什么事了,安安心心地脱产读书写文章。
或许其在城里,便是与王复一起用功苦读,备考明年开春后的院试。
大乾考制,童子试前面两关县试和府试一年一考,院试则三年两考。
如果遇上恩科之类,另外增加,并非一成不变。
……
忽地有数人登门来,领头的赫然是周家的周昌。
在大塘乡,周家乃最大的乡绅土豪,家主周怀化担任里正之职,负责地方各项自治事务,以及征收税赋等。
周昌是周里正的弟弟。
这样的人,平常时候,基本不会登门的。
而只要找上门来,多半不是什么好事。
陈志心里一个咯噔,连忙迎上前,堆上笑容:“周二哥,什么风把您吹来了?”
周昌道:“是这样的,乡上要重修社庙了,需要大伙儿捐献。经过大家的商议,决定每家每户,按人头收钱,每人一百文钱。”
所谓“社庙”,便是土地庙,算是公祠。
大塘乡为多姓混居之地,好几个姓氏,所以没有一个统一的宗祠。各家各户,有条件的,会请人制作神主牌,将先人牌位供在自家里头。
例如陈家的正厅上便摆上一方供桌,上面陈列着三面神主牌。一面是曾祖“陈青”,一面是祖父“陈春”,还有一面,则是陈晋的父亲“陈阳”。
每逢初一十五,而或到了祭日,家里人便会给神主牌上香,进行拜祭。
在大乾朝,不管个人,还是宗族,而或官府朝廷,祭祀都是十分讲究和庄重的事。
故曰:国之大事,唯祀与戎。
祭祀能与军事战争相提并论,重要性可想而知。
与此同时,在祭祀方面有着严格的规章制度,不可逾越。
《祀礼》云: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而庶人无庙。
这里说的“庙”,实则为“家庙”。
整个神道系统,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为“公神”;一类为“私神”。
顾名思义,公神是公共的神祗,像道尊佛祖,武圣财神,乃至于山神土地这些,都隶属公神范畴。
也就是说祂们的神庙基本都是开放式的,谁都可以进来烧香祭拜,求神拜佛。
私神主要为“祖宗神”。
各家祖宗,各家来祭奠,没道理张家去拜李家的祖宗,那就乱套了。
又因为姓氏的区别,宗族的分流,以及支脉发展的不同,使得各家祖宗神成分芜杂,强弱差距很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