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门小户的祖宗神怎么与高门大户的祖宗神比?
更别说大部分的平头百姓,因为没有资格建庙,只能供奉简陋的神主牌,根本没有祖宗神可言。
这种情况就是只剩下祖宗,没有“神”了。
香火祭祀,纯属于纪念形式,想要祖宗神显灵发威,万无可能。
在此体系中,最威风最厉害的祖宗神,当然出自皇帝家。
皇帝家的家庙,名曰:太庙。
太庙具备无上的神圣性,代表着国运兴衰。而“配享太庙”,则成为文武百官,天下士子的终极追求。
太庙之下,文圣家庙也是声名赫赫。
另外还有诸侯、世家名门等的家庙,各具势力范围,不一而足。
而不管公庙还是私庙,都得符合朝廷法度,宗法礼制。若是胡乱来弄,私自营建,则属于野庙淫祀,一旦发现,便是杀头的大罪。
在这方面,朝廷官府抓得十分严厉。
话说回来,庶民无庙,只能同姓聚居,建立宗族祠堂,将先人祖辈的神主牌供奉起来。
像大塘乡这种地方性质,又差了一筹,异姓混杂,难以建造祠堂,就只能各家摆各家的神主牌。
倒是听说周家发展甚猛,财力雄厚,有率领族人在乡上起祠堂的意思,
不过做这等事,阻力重重,不是那么容易做成的,需要一个强有力的契机。
周怀化当个乡绅里正,还不够资格,但要是他家后辈子弟出了人才,比如有人考中举人,那就截然不同。
举人功名,等于官身,筹建祠堂,别家别姓都不敢做声。
乡上没祠堂,但有公神庙,就是那座土地庙。
每月祭日,乡民们都会带上香火元宝,三牲祭品等进庙拜神许愿,祈求风调雨顺,田产丰收;还有求子求财求健康平安之类的,反正就只得那么一个神祗,求了再说,也不管归不归祂管。
因此这土地庙香火一直都十分旺盛,神庙坚固而美观。
那么,为何突然间又要重修呢?
陈志颇为不解,询问过后才明白过来。
原来是前一阵子,有人在山麓草丛间发现了一颗神像头颅,赤发绿面,经过辨认,认出竟是山神的头。
这一下,很快传扬开来,众说纷纭。
有人说是陈晋借居山神庙,是不是他对山神不敬,做了坏事?
但有人不信,说陈晋是个正经的文弱读书人,怎么会砍下山神的头?
其中刘猎户现身作证,说山神像失踪很久了,并不关陈童生的事……
这时候,新的论调出现,说可能是山神觉得荒山偏僻,不得香火,于是脱身而出,要换个环境地方。
此论调得到了不少人的认可,传得神乎其神。
周家见状,立刻站了出来,负责牵头,要在土地庙内开辟一座新的神龛,用来供奉山神,并要给山神重塑真身云云。
毕竟土地山神共处一庙,是符合法度礼制的。
于是前来挨家挨户收份子钱。
每人一百文,不管男女老少,可不算少的了。
陈志闻言,虽然颇有不愿,但涉及神灵,再穷再难也得供上。好在近期家里有些余钱,能支付得起。
收完钱后,周昌拱一拱手,就带人去收下一家了。
……
青山武馆。
第九天。
重剑出炉,即将开锋……
本章是本书的核心设定说明,贯穿全文。
另外,终于有看官姥爷留言催更了,虽然零零星星,起码表明还是有人追读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