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二周昌正在下面,面前摆放着一大箩筐的铜钱,一枚枚,一串串,整理得整整齐齐。
他一拨算盘,答道:“算好了,除去翻修,还有给山神重塑真身的料钱,工钱等,净剩余三百一十八两六百七十二文。大哥,咱家要发财了。”
念到这个数字时,他欣喜若狂,双眼放光:“可惜钱数收不完全,否则的话,会更多。”
大塘乡近千户,数千人口,说是“乡”,实则为“镇”。
按照每家每户,一人一百文的标准数额,所有人都交完的话,那简直天文数字。
当然,这种替神明办事的名义,与官府收租交税性质不同,没有律令强性施行,在收钱过程中,会遇到种种问题。
个别大户人家,掏钱可能会爽快,但对于那些温饱难继,人口众多的普通农户,就不可能交得出来了。
所以周昌带人上门收钱时,会因人而异,不同人家,不同话术。
总之一句话,多多益善,能收多少是多少。
当然,剩出来的钱不可能独吞,要分润部分给别的村老人物,大家发财,才能镇得住场面。
如果陈晋父亲还在的话,凭着秀才身份,也能分一杯羹。但人走茶凉,就没了情面份量。家里反而成为“大户”,乖乖掏钱。
分钱方案早有定论,周家占到大头,等于白捡的,已经很爽了。
可惜这种事需要特殊契机,可一不可再,否则的话,那收入真是财源滚滚来。
听到钱数可观,周里正同样心怒放。
他们这些人凭什么成为乡绅土豪?
凭的正是钱多、田多、人多!
其中钱财当为第一要素,有了钱才能有田有人。
至于瓜分这些香火钱会不会招惹神明怪罪,那倒不怕,毕竟他们是实打实地替神明办事了。
好比山神,只剩下一颗头颅了,没有他们牵头,出钱出力,又怎么能重塑真身?
山神有灵的话,应该会赐福,施以庇佑回报才对。
周怀化望向眉头紧锁的儿子:“明儿,你在想什么?”
周明说道:“我还是没想明白山神的头颅怎会失落在山麓草丛间,根据发现祂的牧童说,这头就藏在草丛的岩石底下,摆得端端正正的,颇为怪异。”
周里正摇摇头:“想那么多作甚?那些事情已经不重要了。”
……
土地庙没有建在乡上,而是在乡外地方,距离不算远,位于一座矮坡之上,前面有一脉溪水流过。
有山有水,才是山水阴地,适合建庙。
沿着土路,陈晋独行于月下。
他没有持灯。
魁星踢斗灯装纳在木匣内,背在身上。
目前不用拿出来,也不用点灯。
对付这么一个不成气候的山鬼邪物,陈晋自有信心,一刀足矣。
手底一翻,翻出一柄锋芒闪露的短刃,正是王复赠送的匕首。
前面不远,灯火照处,照出了土地庙的轮廓。
庙前一棵槐树耸立,茂盛的枝叶撑开,显得树影婆娑,张牙舞爪。
网站改制,所有新书都得六七万字才能排队上推荐,数据惨淡,真是难顶呀!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