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陈友谅,张士诚,也会有李友谅,王士诚。”
老朱放下茶杯,目光望向窗外,
“那时候天下大乱,群雄並起,谁不想当皇帝?“
朱標有些意外。
“儿臣以为父皇会恨他们。“
朱標试探著说道。
老朱笑了:
“恨?咱为什么要恨他们?“
他起身踱步,
“天下本就是个大棋局,大家都在棋盘上廝杀,谁输谁贏,那是本事问题,不是对错问题。
再说,咱跟他们,其实是一类人。“
朱標闻言,眉梢微挑,脸上露出几分惊讶:
“父皇此言何意?“
老朱踱到窗边,望向殿外深邃的夜色,语气深沉:
“因为抗元。
那年月,元廷昏聵无能,官吏横徵暴敛,把咱们汉人当牛马使唤,视如草芥。
百姓们活不下去,饿殍遍野、卖儿卖女、易子而食的惨状,你没见过,咱可是亲眼瞧著过来的。“
老朱的声音低沉下来,目光仿佛穿透了时间,回到那个绝望的冬天。
“那年濠州大旱,蝗虫过境,连树皮都啃光了。
咱爹拖著浮肿的腿,挨家挨户去借粮,可谁家有余粮?
回来时,他怀里只揣著半把观音土……咱娘把它熬成糊,骗咱兄弟几个说是豆面粥。”
老朱喉头滚动,像是还能尝到那土腥味,
“后来连土都没得吃,咱爹饿得站不起来,躺在炕上对咱说,
『重八啊,出去討口饭吧,討到了……你自己吃』。”
“咱跪在雪地里,向刘財主家討半碗糠。那管家拎著棍子赶人,骂咱『饿死的小叫子脏了门庭』。”
老朱突然冷笑,
“后来咱听说。”
“就在同一天,刘家后院倒了三担餿饭餵猪——那是咱一家五口的命!”
“咱娘咽气前,把最后一件褂子盖在咱大哥身上,说『留件衣裳,埋的时候体面些』……要不是义惠侯看咱可怜赏了块地,他们连埋的机会都没有。”
老朱猛地攥紧拳头,牙齿咬的咯吱响。
话语戛然而止。
胸膛剧烈起伏,心中对刘家地主的恨意滔天。
半晌,才嘶声道:
“后来咱投红巾军,第一件事就是带兵抄了刘家。
你猜怎么著?粮仓里堆的穀子,够全县人吃两年!”
他盯著朱標,一字一顿,
“標儿,这就是为什么咱寧可被骂暴君,也要把天下田亩攥在朝廷手里——饿死人的从来不是天灾,是那些心比蝗虫还毒的人!”
他声音微沉,带著一丝遥远的悲愤:
“而元廷呢,只知盘剥,根本不管百姓死活。这样的日子,谁能忍?所以,这天下才四处烽烟,义军蜂起。
咱是这样,张士诚是这样,陈友谅也是这样。
开始都是为了活命,后来才是为了给这天下换个活法,为了让咱们汉人不再受那蒙古人的欺凌,才举起反旗的。“
老朱转过身,目光落在朱標身上,带著几分沉重:
“从根子上讲,咱们都是抗元的义军。
大家都是这乱世里,被元廷逼出来的反骨,为了挣一口气,才敢冒天下之大不韙。
只不过,后来道不同,走的远近也不同罢了。“
朱標心头一震,这番话顛覆了他对父皇和那些叛逆的固有认知。
他一直以为父皇是天命所归,而那些人不过是逆贼,却从未想过,他们之间,竟有如此深层的共通之处。
原来,在最开始的时候,他们都曾是反抗压迫的同道中人。
“陈友谅那人,野心够大,手段够狠,只可惜眼界太窄。“
老朱摇头,
“他以为占了湖广就能称帝,殊不知天下之大,岂是一隅之地能够支撑的?“
朱標想起史书记载:
“鄱阳湖一战,他败得很惨。“
“败是败了,但死得也算壮烈。“
老朱语气中竟有几分讚赏,
“那一箭射中他脑门,当场毙命。咱当时看见,第一个念头不是高兴,而是惋惜。“
“惋惜?“
“惋惜他没能早点投靠咱。“
老朱哈哈大笑,
“这陈友谅要是早点归顺,说不定现在还能在朝中当个王爷啥的。可惜啊,他太把自己当回事了。“
朱標若有所思:
“那张士诚呢?“
老朱脸上露出一丝复杂的表情:
“张士诚这个人,咱是真佩服他。“
“佩服?“
朱標更加疑惑了。
“你想想,他本来就是个贩私盐的,能从一个小商贩发展到割据江南,靠的是什么?“
老朱在房间里慢慢踱步,
“靠的是义气,是对手下的好。“
“可是他最后还是败了。“
老朱转身看著朱標,
“他败得光明磊落,没有背叛任何人。
平江城破的时候,他完全可以开城投降,可他没有。
为什么?
因为他觉得对不起跟著他的那些兄弟。“
朱標沉默了。
这样的敌人,確实值得敬佩。
“更难得的是,张士诚治下的百姓,日子过得不错。“
老朱继续说道,
“江南繁华,他没有搞什么苛捐杂税,也没有滥杀无辜。
这样的对手,咱怎么能不敬佩?“
朱標若有所思:
“儿臣曾读史,听闻张士诚早年守高邮时,以孤城抗百万元军,竟能死战不退?”
老朱闻言,眼中精光一闪,指节重重叩在案上:
“岂止是死战不退?!
那一年元廷调集百万大军,光是枢密院禿赤麾下的蒙古精锐骑兵就二十万!
把高邮围得铁桶一般——结果呢?”
他猛地起身,袖袍带翻茶盏也浑然不觉,嗓音里竟带著几分当年义军的激愤,仿佛又回到那热血喷张的战场:
“城头箭矢用尽了,张士诚就拆民房梁木当滚石!
粮食断了,他杀光战马分给士卒,自己啃树皮!
元军堆土山高过城墙,这廝竟连夜挖地道,带三百死士从地底杀出,一把火烧了元军粮草!”
老朱看向窗外,仿佛又见那血火连天的岁月:
“最绝的是——元相脱脱亲自擂鼓攻城,眼看就要破城,元廷一道圣旨竟临阵夺了他的兵权!”
他忽然仰天大笑,笑声震得武英殿哄哄作响,
“元廷內斗,自毁长城,百万大军,就这么散了!哈哈哈哈……这就是天意!”
朱標震撼难言。
他从未见过父皇如此失態,更未想过张士诚竟有这般壮举。
老朱笑声渐止,抬手抹了把脸,语气忽转深沉:
“標儿,知道咱为什么留他全尸吗?”
他指向窗外黑沉沉的夜空,
“就凭高邮城下那三百具尸首——他们可都是为抗元而死的汉家儿郎!”
“那父皇为什么一定要灭了他?“
朱標问出了心中的疑问。
老朱停下脚步,目光锐利:
“因为天无二日,民无二主。”
“江山只能有一个主人,这是没得商量的。”
“咱不恨他,但咱必须杀他,这是宿命。”
“这不是私人恩怨,这是天下大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