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十三章 劝说和教育【求月票】  墨西哥皇太子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最新网址:m.92yanqing.com

两千人的话,哪怕只有这片土地的10%,所有人也能过上富足甚至有盈余的生活。但这是从务农者的角度来看,对他们传统的生活方式而言或许並非如此。

“若不想放弃这片土地,就只能改变他们的生活方式。”

为此需要大棒和萝卜。

埃罗尼莫得到了父亲允许,可以更多地动用军队。

条件是用军队开垦土地,五年后开始徵税。

与美国人不同,在墨西哥把原住民当作“劳动力”对待是完全能被接受的事,因为这个国家本就如此。

“毕竟还有过巴利亚多利德论爭。”

巴利亚多利德论爭是科尔特斯征服阿兹特克后,1550年爆发的一场论爭。

爭论的焦点是是否承认印第安人拥有“理性”。

若认为他们没有理性,就可以用高压手段统治;若承认他们有理性,就需通过劝说和教育来教化。

这场激烈的论爭甚至惊动了教皇特使,最终得出结论:印第安人也有理性,不得將他们视为奴隶。

“所以大农场主们把印第安人当作佃农而非奴隶,传教士名义上也標榜教化。当然,这套只適用於印第安人,黑人还是奴隶。”

同样是白人,观念也不尽相同。至少西班牙人不认为美洲原住民该被赶尽杀绝。

其实这个决定有其必然性:若將原住民全部视为奴隶,殖民地本身都难以维持。

曾是阿兹特克帝国核心的墨西哥中部,是美洲大陆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区。

科尔特斯能征服阿兹特克,很大程度上得益於特拉斯卡拉部落的鼎力相助。若此时突然宣称“他们没有理性,是我的奴隶”,会发生什么?

即便拥有先进武器,几百人也不可能战胜数百万原住民。因此,必须在一定程度上承认原住民既得利益阶层的权益。

西班牙人成功构建了与原住民特权阶层合作、高效剥削多数原住民的体系,因此无法將“全体原住民”视为“没有理性的牲畜”。

“关键在於原住民可作为劳动力被接纳。”

正因如此,引入机械化收割后,许多原住民离开大农场,在加利福尼亚获得土地定居。毕竟他们开垦荒地后是能徵税的。

“这周得去说服那个部落。”

只要宣誓成为效忠皇帝、遵守帝国法律的墨西哥人,就能在这片如同生命般珍贵的“故乡土地”上富足生活。

埃罗尼莫会向参与决策的部落既得利益者承诺更广阔的土地,传授农耕方法,提供农具和种子,只要不违法就不干涉其文化。

数千军队只会稍微“助力”他们做出正確决定。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