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还有两个孙儿,他还想再多活几年,看著孙儿多长大几年。
“不知老丈说的瓦罐坟是指?”
赵叟沉吟片刻,最后从腰间解下一只烟锅,默默抽了起来。
“看后生的样子,应当也是大户人家出生,不知瓦罐坟倒也正常。”
赵叟吐出一串烟雾,烟中的老脸亦有些木然。
“我们这里虽然靠近高嵐镇,看似倒也繁华,但平日赋税也不轻,所谓人过六十,你多吃一口,儿孙就要少吃一口,人过七十,你多活一日,儿孙就要少活一日。”
“有些山下人家吃喝拮据,等家中像我这样的老朽多了,其子女便会选择在山上找一窑洞,安置其父、其母於窑洞,每送一日餐饭,便要砌一块土砖,等何日土砖砌满了窑洞,这餐饭也就不用送了。”
赵叟平静的瞅著烟锅,眼神中闪过一些悵然:
“之所以將这窑洞称之为瓦罐坟,便是因为子女在开挖山土时为了节省力气,大多只挖一个仅能一人容身的狭小空间,再砌以土砖,便神似瓦罐了。”
此风俗方长之前亦有听闻。
只不过有些地方是这瓦罐坟。
有些地方则是雕刻木碗,方便日后丟弃老人时连碗一同处理。
虽不甚相同,但大体都是这般意思。
但高嵐镇地处金河入黄河口,又有龙尾山这座大山供养,其物產丰富,百姓安居,不应如此穷困才是。
“县衙不是早已三令五申废除此俗,並布告各乡镇,若有违者,一律按杀人论处吗?为何你们这里还是如此?”
“后生啊后生!”
赵叟欲言又止,最后只是长嘆一气,选择略过这个话题。
二人又谈了几句,赵叟乾脆起身背好小鹿,不与他说了。
方长见状也只能將此事记在心中,王朝末年,世道崩坏,只能且行且珍惜。
“后生,你们这是要往哪里去?”临了,赵叟又指著大山深处道:
“你们若是要翻过护山去伏龙坪,记得山中凡是人家庄园均不能住宿,这护山这边再没有正经人家住的比我深了。”赵叟一指山头东侧,那里隱约看见一黑点。
“若脚程有限,只能在山中过夜,就往那边去。”
“那是一处仙人庙宇,是为伏龙仙人所设,虽少有人供奉,但山中精怪敬畏仙人,只要在庙中不出去,便不会有事。”
言罢,赵叟便头也不回的下山去了。
方长与贾仆看了一眼,一狐一鬼便重新上路,向著深山走去。
经赵叟一事,方长也无心研习秘符。
便躺在牛背上一路看著林间天空,神思不知飞往何处去了。
不知过了多久,他竟有些困顿,乾脆便合眼眯了一会。
意识陷入昏沉,方长似乎又在一片迷濛的黑暗中看见了一点玄黄色。
温暖、深沉,透著无边无际的慈悲。
“公子,公子?公子?”
贾仆的声音遥遥而来。
方长睁眼起身,却发现老牛正臥倒在地,半仰著牛头在地上舔食苔蘚。
“公子,有人来了。”
顺著贾仆手指的方向望去,山林开阔处不知何时多了一座白墙绿瓦的小院。
此时院门洞开,正有两个黄衣小廝从中小跑而来。
“先生!先生可是游医?我家主人观先生戴方巾,持虎撑,牛角掛药囊,特来遣我等请先生去家中救治主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