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决战》系列给这群国府将军来说,就像是给农村战士看白毛女一样。
要对他们进行思想上的改造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给他们看白毛女或者是他劳苦大众的生活,其实并不能真的刺激到他们。
他们中一些人或许或同情底层人民的生存状况。
但并不会真的意识到发生这一切的内核。
更不会将这一切和自己联系在一起。
因为这群国府将军中的不少人其实是没有做过欺压老百姓的事情。
甚至其中有不少人如果按照封建时代的官员标准算的上是很廉洁奉公。
他们并不认为这些低沉人民的苦难是他们造成的。
那是国府里的贪官污吏造成的,和自己有什么关系?自己是军人,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
地方政治的事情又不是他们去管理的,又关自己什么事呢。
也是因为他们很多人抱着这样的想法。
所以他们写的自传和自我交代的材料是让功德林的所长王英光很不满意的。
总觉得他们没真正的认识到自己所犯下的错误。
但是《大决战》第一部的辽沈战役结束后,整个功德林里的风气变了许多。
尤其是当范汉杰当众喊出“我服了”之后,他在第二天就洋洋洒洒的写了一篇三千多字的观后感,顺便还写了一部分自己的交代材料。
这一次他写的很认真,没有敷衍。
同时也对辽沈战役锦州部分做了全面的复盘,从他的视角写出了自己的分析。
这一次没有再大量的发泄情绪骂人,而是客观的分析锦州之战的得失。
以及关于东北之战国军为什么会输的分析。
作为曾经的东北副剿总,范汉杰写的东西还是很有水平的。毕竟他所在的高度已经足够高了。
这片三千多字的分析文章写的很好,言辞中不乏他对新中国政权成立的合法性和权威性的认同。
这篇文章很快就被送到了中央,在罗瑞卿看完之后在转交给了毛主席和周总理。
毛主席特别批示:“能让顽固的范汉杰在一部电影的时间里产生了如此大的思想变革,足以证明电影这种宣传武器是比我们以往任何的宣传武器都厉害。”
“电影用生动活泼的画面和演员精湛的表演刻画出了精彩的故事,也反应了我党的内核。让这些国府将军们在潜移默化中意识到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这很好嘛。”
“功德林那边还要继续放电影,让李锐同志一段时间继续放。让那些国府将军们从各种角度看见他们为什么失败,我们为什么胜利。”
“我党的胜利不是历史上的成王败寇,我们也不是改朝换代当皇帝。我们是要建立人民民主专政属于人民的国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