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並非正式公务,他有些不好意思开口,幸好借著电路改造的理由才提出请求。
天气炎热,车间温度极高,连何裕柱这样体质强壮的人都感到不適,更不用说其他工人了。
他计划利用车间研发电风扇生產线,首批產品將优先供应一线工人。
回到车间后,何裕柱迅速整理了钢铁熔炉设计的最终图纸和数据,清楚地標明关键点。
他对该领域非常熟悉,能够精准指出重点,让八级工们也能轻鬆理解和操作。
经过这样的指导,工人们逐渐喜欢上了这种需要思考的工作方式。
假如他们能长期跟隨何工学习,积累的知识足以让他们未来有机会考取工程师资格。
短短十天过去,一车间的钢铁熔炉內部结构已逐步完善。
隨著工程推进,何裕柱已无需时刻紧盯流程,只需按图施工即可。
最关键的部分,如材料选用等,都是他带领工人逐一完善。
过去这些部位使用的多是进口產品,如今何裕柱改用了国產材料,这让人们对这批炉具充满期待。
难道他们自己研发的產品真的能超越国外?
若是在以前,没人会这么想。
但何裕柱这段时间与工人同吃同住,大家都对他这个年轻的清华大学毕业生刮目相看。
无论是专业技能还是实际操作经验,他的水平完全达到了六级工程师的標准。
这天,何裕柱像往常一样来到轧钢厂。
现在进出轧钢厂无需登记,守卫科的人早已熟悉这位厂长贵宾。
见到何裕柱进厂,大家都礼貌地打招呼。
而他也毫无架子,总会回应。
从厂门口一路进来,不少女工都在打量他。
毕竟何裕柱不过二十出头,长期良好的营养和练武使他比同龄人更有气质。
加上他是清华大学毕业生兼工程师的身份,若非得知他已经结婚,厂里的婶婶阿姨们可能都要给他介绍不完的对象了。
对此,何裕柱已习以为常,更多精力还是放在工作上。
当他到达一车间时,程建军正拿著厚厚一沓文件等他。”何工,这是轧钢厂电路修復的全套方案,您再看看,没问题的话就可以开工了。”
轧钢厂的电线老化问题,经何裕柱这段时间的努力,终於完成了详细的图纸设计。
这项工作不仅是技术上的挑战,更是体力上的考验,即便有著宗师级体魄的何裕柱,加上程建军的协助,完成这一整套老旧电线的整理也耗费了不少精力。
其实,何裕柱对电路方面並不熟悉。
初次整理厂里的线路图时,发现实际情况和他预想的有很大差別。
当时的安全措施几乎为零,老式的线路布置非常隨意。
因此,何裕柱不得不重新规划一套安全系统。
此外,轧钢厂是由多家钢铁厂合併而成,这使得內部电路差异巨大。
有时,相邻区域使用的电路和线路会混杂在一起,难以区分。
如果换作普通的六级工程师,在没有系统的帮助下,面对这样的情况可能会束手无策。
幸运的是,现在问题已经得到解决。
接下来,何裕柱可以著手开闢新的车间,开始电风扇的生產。
然而,在这个时代,电风扇对他来说还是个新鲜事物。
虽然在百货大楼见过,但他並未特別留意。
对普通家庭而言,电扇不仅价格昂贵,还需要工业票购买,而且每日用电成本也让很多人望而却步。
当时的风扇大多是大叶片,掛在屋顶,远不如后世的可携式或迷你型风扇。
何裕柱打算设计电风扇时,目標是兼顾高顏值、高性能和低价格。
一方面是为了方便家人,另一方面也是为了给轧钢厂创造价值。
自己设计图纸本是个人兴趣,但若投入生產却无明显收益,轧钢厂不过是给何裕柱一个人情,任他在车间隨意折腾。
然而,若有实际成效,便能双贏。“小程,咱们先去趟车间主任那儿。
我们不用別的,只要隔壁的二车间,近便。”
“好,何工,我马上去联繫主任。”
程建军清楚何裕柱的意图,立刻前去沟通。
何裕柱则坐在车间的椅子上,用手指轻点面前的图纸。
儘管心中构思丰富,但他明白电风扇不宜过於复杂或奇特,否则难以自圆其说。
国內虽无小型电风扇,但国外可能已有类似產品。
他先简单设计,只要效果达標即可,日后若有人询问,便可说是受外国书籍启发。
正在思考时,程建军引来了二车间主任。
得知何裕柱需要车间后,主任毫无异议,这是厂长特別交代的任务。”何工,请问是否需要其他员工协助?”
“留下四五位高级技工就够了,我的工作不重也不复杂。”
“好的,何工,您忙,有事隨时叫我,即便我做不了主,也会儘快向厂长匯报。”
……
何裕柱与程建军到二车间时,这里已基本空置,仅剩五名八级技工及他们两人。
老工人们等待何裕柱的指示,而他则低声沉思。
这位打算生產电风扇,起初考虑两种款式:一种是台式,固定在一个位置使用;另一种则是小型可携式。
虽然这个时代的技术条件难以实现手持式风扇,但仅凭这两种设计,也足以在市场上引起不小的反响。“铜线和风扇叶片这类原材料似乎还有欠缺?”
何裕柱在图纸上反覆推敲后,计算出所需物料清单,隨后拿出自己的积蓄,委託程建军向车间主任协调调配资源。
轧钢厂並不缺製造电风扇所需的铜线等材料,但何裕柱並非那种占便宜的人,即便不是正式任务,他也愿意自己出资解决。
多年在清华大学及研究院的经歷,让他攒下不少积蓄,根本用不完。
儘管二车间的工作逐渐展开,却未引起厂领导过多注意。
唯有钢铁熔炉项目因其涉及保密性,受到厂长等人的关注。
这是何裕柱此行的核心目標,其余事务则显得次要。
沉浸在每日忙碌中的何裕柱,很快又过去了三天。
钢铁熔炉项目已接近尾声,他將后续较为简单的部分交由程建军负责监督执行,自己则全身心投入到一款全新电风扇的设计中,仅用两天便完成了一套前所未有的图纸。
这份设计虽需一定专业知识,但对何裕柱而言难度不大。
他甚至没有绘製初稿,直接定下了最终方案,並將自费购置的材料安排妥当。“各位师傅,今天麻烦大家按照图纸操作即可。”
何裕柱对二车间的几位高级技工说道。
就在这一刻,车间门口出现了几个熟悉的人影。“厂长,孙主任,你们来了?“
何裕柱看见厂长和孙胜利以及其他几位领导到来,立刻热情地打招呼。”何工,我听说你要在第二车间开工了?还让我看了图纸,难道是要在这里生產风扇吗?“
作为见过世面的厂长,仅凭几句消息就能大致猜到事情的原委。
何裕柱坦然承认:“厂长,上次电路老化,又看到一车间同事们在酷热环境下工作,我就想试试能不能帮上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