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盐引钱庄,要织二十万匹丝绸,这个任务更难!
郑兆安知道,严州府六县都淹了,很多人卖田求生。
这边刚卖了田,转头就被织厂招走了。
在效率低下的时代,堆人力是常见的办法。
可郑兆安想要保证按时交货,那他就必须提高织机的效率。
想要製作织机,那得招木匠师傅。
然而,现在市场上,所有的木匠师傅,都被沈一石挖走了。
没有木匠,郑兆安立马想到了铁匠。
木头製作的织机,哪有铁製织机效率高、速度快。
铁製织布机,他想到的第一个,便是飞梭织机。
不等郑兆安细想飞梭织机的各个构件,他又被另一个问题难住。
从蚕茧,到织机可以使用的丝线,中间还有一步繅丝。
若是依靠人力繅丝,那不管织机效率多高,也会被掐住脖子。
於是他转头开始思考半自动繅丝厂,以及相关所需的机械。
郑兆安沉浸於自己的世界,身边娘子们则指挥著船夫,向著藕塘划去。
他们人多,故而雇了一艘大船。
郑兆安主要是觉得大船稳,且上下两层,空间大,可以让他安静思考。
《唐伯虎点秋香》告诫他:小船快,主要是小船沉得快。
荷还没出来,但荷叶已经很茂盛。
她们想要采一些回去,为郑兆安做荷叶叫鸡。
只是进入藕塘容易,想要划出来,那就可艰难不少。
船大难调头,只能一路横衝直撞。
好在船夫对西湖了解,不怕搁浅,也不担心走出藕塘。
荷叶亭亭玉立,芸娘等人动手采了多好。
这项活动,激发了她们少女的活泼,不断传来她们欢声笑语。
颇有几分“误入藕荷深处,惊起一滩鸥鷺”。
船夫一番爭渡,眼看要衝出藕塘,对面却径直划过一艘小画舫。
两者各自惊呼,但终是没能错开,撞在了一起。
郑兆安所在的船,船头直插画舫尾部。
登时撞出一个澡桶大小的破洞,湖水哗哗涌入。
坐在画舫中的人,人均下半身湿身。
画舫眼看要沉,其中多人赶紧出来。
在船夫的指挥下,他们纷纷登上郑兆安僱佣的大船。
给半沉的小画舫繫上绳子,由大船拖拉著,返回岸边。
郑兆安被撞击打扰,从二楼船舱內走下来来。
看到了数位湿身男,一个湿身女。
男的身著儒衣长衫,女子则衣著清亮。
扫了一圈,他认识其中的一个:沈砚冰。
“咦,郑公子,真巧!”
沈砚冰不顾湿了半身,湖水滴答,赶紧凑过来打招呼。
“发生了何事?”
郑兆安思路被打断,便处理眼前的事情。
沈砚冰主动言说,还把责任都拦在自己身上。
跟著他的数位书生,纷纷惊讶地看著沈砚冰。
这傢伙很大方,交友广泛。
若是让他出钱,二话不说,多少银子都能掏出来。
租了小画舫,一桌酒菜,也不过十几两。
作为穷酸书生,囊中羞涩,拿不出来。
於是他们想到了沈砚冰,想让他出资。
作为浙江首富之子,他很忙的。
勾栏的小红,青楼的小青,教坊的小白......
哪一个不需要他,用尽体力,悉心呵护?
除此之外,他也会逛逛街。
看看谁家小娘子出落得水灵了,便想一亲芳泽。
那日,他閒逛路过戚府,看到了一个唇红齿白的小姑娘。
当时,沈砚冰就感觉胸口,狠狠跳动了两下。
经过多方打听,得知此女名为王戎,是戚继光的小姑子。
於是乎,沈砚冰多次创造机会,这是他头一次见到王戎。
而王戎之所以愿意参加几个书生的邀请,说来也凑巧。
戚府轻文重武,戚继光前些日子来信,要求多读史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