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1月5日清晨,方青云站在外交部大楼前,仰头望著这座苏式风格的灰砖建筑。寒风卷著碎雪拍打在脸上,他下意识摸了摸胸前崭新的工作证,深蓝色封皮上烫金的国徽在晨光中闪闪发亮。
“方青云同志?“门卫核对完证件,突然立正敬礼,“王副部长交代过,您直接去三楼办公厅报到。“
方青云心头一跳。能让副部长亲自打招呼,看来自己这个“陈老总钦点“的名头確实管用。
办公厅位於三楼东侧,走廊铺著暗红色地毯,踩上去悄无声息。方青云刚走到门口,就听见里面传来激烈的爭论声。
“...英国佬这是故意刁难!“
“可他们確实有国际法依据...“
他轻轻敲了敲门,爭论声戛然而止。开门的是个戴圆框眼镜的年轻女子,见到他明显愣了一下:“你是...方青云?“
“是我,今天来报到。“
女子推了推眼镜,侧身让他进来:“我是办公厅秘书林梅。王副部长在里间等你。“
办公厅比想像中简朴,几张黄漆木桌拼在一起,墙上掛著世界地图和毛主席像。最里面的小门前站著个穿中山装的中年男子,正是实习时见过的王处长——现在该叫王副部长了。
“小方!“王副部长热情地握住他的手,“可算把你盼来了。陈老总上周还问起你呢。“
方青云手心沁出细汗。被外交部长惦记,这福气不知是好是坏。
简单寒暄后,王副部长直奔主题:“组织上考虑年后派你去英国大使馆。不过在这之前...“他从抽屉取出份文件,“你得先通过外交官培训。“
文件列著密密麻麻的课程:国际法、外交礼仪、保密条例、应急逃生...甚至还有品酒和交谊舞。
“最晚六点前要把课程表交回人事司。“林秘书在一旁提醒,“对了,宿舍安排在正义路3號院,这是钥匙。“
方青云接过铜钥匙,犹豫道:“我家住南锣鼓巷,离这不远,能不能...“
“可以走读。“王副部长爽快答应,“但保密纪律不能含糊。这份《涉外人员守则》今晚背熟,明天抽查。“
走出外交部大楼时已近中午。方青云在附近小吃店买了两个烧饼,边吃边翻看那本《守则》。其中用红笔圈出的条款格外醒目:“严禁向任何无关人员透露工作內容,包括直系亲属“。
回到四合院时已是下午。院里静悄悄的,只有贾张氏坐在门槛上晒太阳。见方青云回来,贾张氏浑浊的眼睛立刻亮了起来:“哟,大干部回来啦?“
方青云点点头快步走过。
推开自家屋门,一股燉白菜的香气扑面而来。林茹正在灶台前忙碌,见他回来忙擦了擦手:“怎么样?“
“挺好的。“方青云把工作证给母亲看,却將培训材料塞进了內兜,“年后可能要去英国。“
“英国?“方铁从里屋出来,手里还拿著茶缸子,“那么远?“
“还没定呢。“方青云岔开话题,“爸,厂里怎么样?“
方铁摇摇头:“越来越忙。苏联专家催著要新样件,车间三班倒。“他压低声音,“不过你提醒得对,车间里河南籍的工友都说老家开始饿死人了...“
晚饭后方青云早早回了耳房,就著煤油灯研读培训材料。保密条例倒背如流后,他开始琢磨那些外交礼仪细节,如何正確使用刀叉、不同场合的著装要求、甚至连握手力度都有讲究。
腊月二十九的傍晚,四合院里飘满了燉肉的香气。方青云帮著父亲贴完最后一张春联,站在院门口端详著红纸上的墨字,“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这是今年最时兴的对联。
“哥,你看我剪的窗!“方婉举著张红纸跑过来,上面歪歪扭扭地剪著个福字。
方青云抱起妹妹转了个圈:“婉儿手艺见长啊!“
院里传来此起彼伏的剁馅声。前院赵婶家在做猪肉白菜馅,中院何雨柱正抡著菜刀剁羊肉。
方家今年备的年货格外丰盛。林茹从柜底取出珍藏多时的腊肉,又用方青云带回来的外匯券买了条冻带鱼。此刻厨房里,她正往锅里下油炸丸子,金黄色的肉丸在油锅里翻滚,香气直往人鼻子里钻。
“青云,来尝尝咸淡。“林茹夹起一个丸子吹了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