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青云咬了一口,外酥里嫩的肉馅在舌尖化开:“妈,您的手艺快赶上柱子哥了。“
“少贫嘴。“林茹笑著拍了下儿子的肩膀,眼圈却悄悄红了,“去了英国,想吃这口可难了...“
方青云放下筷子:“使馆有中国厨师,我学著做给您寄回来。“
方铁拎著瓶二锅头进门,见状咳嗽一声:“大过年的,高兴点!青云这是去为国爭光,好事!“
年夜饭摆满了八仙桌。方家今年破例杀了只老母鸡,燉得烂烂的,配上榛蘑,汤麵上浮著金黄的油。方青云带回来的午餐肉罐头切成薄片,码成瓣形状;难得一见的带鱼煎得两面金黄,上面撒著翠绿的葱。
“来,咱们碰一个!“方铁给每人倒了小半杯果子酒,连方婉都有份,“祝青云前程似锦!“
玻璃杯碰撞出清脆的声响。方青云仰头喝下甜滋滋的果酒,喉头却有些发哽。这一走至少两三年,回来时妹妹该长成大姑娘了,弟弟说不定比自己还高...
正吃著,中院突然传来一阵喧譁。贾张氏尖利的嗓音穿透门板:“哎哟喂,这羊肉馅饺子绝了!柱子手艺就是好!“
方青云透过窗户望去,何雨柱屋里灯火通明。易中海坐在主位,左边是聋老太太,右边是贾家五口。秦淮茹正给何雨柱敬酒,不知说了什么,逗得何雨柱哈哈大笑。
“柱子哥还是心软。“方青山扒著窗台嘀咕。
方铁给儿子夹了块鸡腿:“各人有各人的活法。吃饭。“
林茹一个劲儿往方青云碗里夹菜,不一会儿就堆成了小山。带鱼最嫩的肚皮肉,鸡肚子里挖出来的鸡胗,连为数不多的蘑菇都挑到了他碗里。
“妈,够了够了...“方青云哭笑不得,“再夹该撑著了。“
“胡说!“林茹又舀了勺鸡汤浇在他米饭上,“英国那地方听说整天吃生肉,走之前得多补补。“
方青云笑著解释,“英国主食是土豆,听说使馆每周还能吃上顿红烧肉呢。“
方婉一听“红烧肉“,立刻把自己的碗推过来:“哥,我也要去英国吃肉!“
一家人都笑了。方青云揉揉妹妹的头髮:“等婉儿长大了,哥带你去。“
饭后,方青云帮著收拾碗筷。
收拾妥当,一家人围坐一起守岁。方婉困得直点头,还硬撑著。方青云把她抱到腿上,小丫头立刻像猫儿似的蜷成一团。
“青云,“方铁突然压低声音,“你之前让囤的粮,我藏地窖里了。够吃大半年的。“
方青云点点头。他不敢告诉父亲,这场饥荒会持续更久。只能趁著还在国內,多往家弄些粮票。
午夜钟声响起时,四合院里鞭炮声震耳欲聋。方青云护著方婉的耳朵,看父亲点燃掛在枣树上的掛鞭。
大年初一,方青云起了个大早。按照习俗,他得给院里长辈拜年。刚出门就撞见何雨柱在扫鞭炮屑。
“柱子哥,过年好!“方青云拱手。
何雨柱笑得见牙不见眼:“好好好!“
易中海家门前,方青云犹豫片刻还是敲了门。开门的是一脸倦容的易中海,眼下掛著两个大眼袋。
“易叔,给您拜年了。“
易中海勉强挤出笑容:“好好,进来坐...“
方青云寒暄两句就退了出来。
正月初五,方青云开始收拾行李。外交部发了两套中山装、一件呢子大衣,还有印著国徽的牛皮公文包。他把这些和母亲新做的內衣裤整齐地码进父亲打的木箱里,又在夹层藏了张家人的合影。
“哥,这个给你。“方青山偷偷塞给他个木雕的小飞机,“我自己做的。想家了就看一眼。“
方青云接过这个略显粗糙的礼物,突然意识到弟弟已经长成了心思细腻的少年。他用力抱了抱方青山:“在家照顾好爸妈和妹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