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大使径直走到书桌前,將手稿放在唯一乾净的角落,自己坐在了床沿上。“你书中说,英国崛起的根本在於'制度创新先於技术创新',这个观点很新颖。“他翻开做了密密麻麻批註的某一页,“能详细说说吗?“
方青云深吸一口气,整理了一下思路:“英国在1688年光荣革命后確立的君主立宪制,为后来的工业革命提供了制度保障。专利法保护了发明者的权益,股份制促进了资本聚集,议会制衡避免了专制对经济的干扰...“他顿了顿,“这些制度创新比瓦特改良蒸汽机早了近百年。“
桓大使的眼睛越来越亮:“所以你不同意技术决定论?“
“技术当然重要,“方青云拿起桌上的一支钢笔比划著名,“但没有好的制度土壤,再好的技术种子也难以长成参天大树。西班牙从美洲掠夺了无数金银,却因制度僵化而衰落;荷兰拥有当时最先进的金融体系,却因政治体制缺陷被英国超越...“
桓大使突然站起身,在狭小的空间里来回踱步。“你这本书.....“他停下脚步,手指轻叩手稿封面,“你如果不来外交部,去搞经济也是一把好手。“他的语气中带著少见的讚嘆,“可惜人被外交部抢了先。“
方青云感到脸颊发热:“大使过奖了,我只是做了些基础研究。“
“不,这远不止是基础研究。“桓大使重新坐下,神情变得严肃,“你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的系统分析,对国內正在进行的建设有重要参考价值。“他拍了拍手稿,“我会把这本书寄回国內,请相关部门研究。“
窗外,伦敦午夜的钟声隱约传来。桓大使似乎这才意识到时间已晚,起身准备离开。在门口,他转身对方青云说:“从明天开始,你可以侧重国內和英国经济合作这方面的研究。我们要考虑如何用最少的外匯,得到最多国內需要的东西。“
方青云心头一震,这正是他一直在思考的问题。“我注意到英国某些工业设备面临更新换代,“他立即回应,“如果能抓住时机,或许可以用较低价格购入对国內建设有用的二手机器。“
桓大使意味深长地看了他一眼:“这正是需要你深入研究的方向。不过记住,一切行动必须谨慎,英国人不会乐意看到我们'捡便宜'。“
送走大使后,方青云久久无法入睡。他重新翻开自己的手稿,在最后一章“启示篇“后面又添了几行字:
“后发国家的优势在於可以借鑑先行者的经验教训。英国崛起的歷史表明,开放包容的心態与自主创新的精神同样重要...“
写到这里,他停下笔,望向窗外。
第二天清晨,方青云比往常更早来到办公室。他的桌上已经放著一份桓大使批示的文件:《关於对英经济合作重点方向的建议》。翻开第一页,桓大使用红笔在方青云的名字下面划了条粗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