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解释依旧基於冰冷的市场模型和翔实的数据支撑,在他看来,这无可辩驳。
“沈总,“她忽然开口,声音轻得像一片羽毛,“我的以后,连周末去哪玩都要按您的规划来吗?“
沈砚正在调整领带的手顿住,转头看她。她的眼睛映著车內暖黄的光,像浸在蜂蜜里的玻璃珠,却藏著他读不懂的情绪。
“合理规划能避免弯路,“他將恆温杯推给她,里面是温热的蜂蜜水,“你该信任我的专业判断。“
这句话让章若南想起母亲总说“女孩读那么多书没用“,
她忽然合上剧本,指节因用力发白:“您教我资本运作,却没告诉我,我的人生也是您的投资项目。沈总,我的人生,是您的商业计划书吗?“
沈砚挑眉,这个问题超出了他预设的对话走向。
他看著她攥紧书本的模样,忽然想起档案里的细节:章若南,原名章若男,因奶奶盼孙心切取名,初中輟学做淘宝模特,每月收入的80%寄回家。
“若南,“他放柔声音,“我只是想让你在圈子里少走弯路。“
“弯路?“她忽然笑了,笑声里带著哽咽,“您知道我十五岁在夜市摆摊被城管追吗?知道我十七岁为了多赚三百块,在暴雨里拍了十小时外景吗?这些弯路,您的计划书里有吗?“
沈砚愣住,他只看过数据报表,没看过她的人生。
她的眼睛里忽然蓄满泪水,像涨潮的海面:“我以为进了星耀就自由了,我以为在星耀见到你时我的未来就有了方向,我以为我只要努力成为大明星就可以追赶上你了,却没想到,原来只是从父母的提线木偶,变成了您的金丝雀。“
“我今年二十岁!“她忽然提高声音,眼泪大颗大颗往下掉,“前二十年,我是'若男',现在连章若南都要按您的剧本演吗?您知道我上学时最大的梦想是什么吗?不是当明星,是学美术,是能坐在画室里画一下午的石膏像!“
沈砚的手悬在半空,想替她擦泪,却被她拍开。
她从帆布包掏出皱巴巴的素描本,里面夹著高中时的涂鸦:樱树、流浪猫、星耀大厦的旋转门。“这是我偷偷攒钱报的素描班作业,“她的声音发颤,“我妈发现后,把本子撕了,说画画能当饭吃吗。“
车內的雪松香水味突然变得刺鼻,沈砚望著那些被泪水晕开的铅笔线条,忽然意识到自己犯了个致命的错误,他一直想把她改造成完美的人,却忘了她首先是个有血有肉的人。
章若南轻轻放下怀中的纸袋,动作很轻,却带著一种决绝的意味。她深吸一口气,仿佛用尽了全身的力气,目光如同受伤的幼兽,带著水光,死死地锁住沈砚那双深邃却似乎永远波澜不惊的眼睛,声音不高,却清晰得穿透了车厢的静謐,带著无法抑制的颤抖:
“沈砚,在你用这些冰冷的数据和模型为我精心计算好的这条所谓的『最优路径』上,在你那份详尽到每一步的商业计划书里……我,章若南,这个有血有肉、会哭会笑会累会迷茫、有自己想法和感受的活生生的人,在你眼里,究竟算什么?是不是也像一个……被设定好程序参数、输入特定指令,就必须沿著你规划好的轨道,分毫不差运行的npc?或者,更像一只……被精心计算好饲料配比、关在你打造的黄金笼子里,只需要按照你谱好的乐谱,唱出你想要的调子的……金丝雀?!”
空气瞬间凝固了。
沈砚脸上的平静如同精美的冰雕面具,第一次出现了清晰可见的裂痕。
不是慌乱,而是一种精密运行的系统遭遇无法识別、无法解析的未知变量时,產生的剧烈“宕机”感。他的思维核心高速运转,试图在庞大的商业资料库和重生记忆库中调取应对方案,却发现“情感诉求”与“理性最优解”之间,存在著一条他从未正视、也从未试图理解的鸿沟。
他习惯用数据解构万物,掌控一切,却从未想过,自己出於“效率最大化”和“风险规避”的初衷所做出的安排,在对方心中,竟会被解构为如此冰冷、如此令人窒息的“牢笼”和“操控”。
重生者的全知视角,在此刻遭遇了来自个体情感世界的猛烈衝击。
章若南看著他眼中那一闪而逝的错愕和隨之而来的深沉思考或者说在她看来更像是冷漠的审视,积压已久的情绪如同决堤的洪水,混合著委屈、不甘和对自由的渴望,汹涌而出。
她没有等他的回答,或者说,她害怕听到任何基於“数据”和“逻辑”的冰冷辩解。
在车子平稳停在一家掩映在梧桐树影下的幽静餐厅门口时,她猛地推开车门,几乎是逃也似的下了车。
门童恭敬地拉开车门。章若南站在餐厅门口温暖的灯光下,深吸一口气,强行压下翻涌的心绪,脸上硬生生挤出一个堪称明媚的笑容,儘管眼圈还红著。
她回头,对著刚下车的沈砚,用一种刻意提高的、带著一丝夸张的轻快语调说:“走啊,沈总,不是要请我吃好吃的么?”
那笑容和语气,是她此刻唯一能做出的、倔强而脆弱的抵抗。
沈砚看著她强撑的笑容,心臟像是被一只无形的手攥紧了。他沉默地关上车门,跟了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