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四十八年。
秋九月乙亥朔。
卯时八刻。
天將白未白,明帝国的中心紫禁城,此刻尚还被黑暗笼罩。
本是静謐的清晨,但在紫禁城中,宫人却是脚步匆匆,神色慌张。
乾清宫中。
嚶嚶啼哭之声不绝於耳。
东暖阁人影憧憧。
御榻之上,登基方一个月的泰昌帝朱常洛静臥不动。
他面色苍白,双目紧闭,华丽的龙袍已失威严,空荡地附在他身上。双手无力地垂在榻边,指尖微弯,榻边被褥凌乱,御塌边上还有未用尽的草药。
“陛下,你走了,独留我孤儿寡母,如何能够安身?呜呜呜~”
御前,近三十岁的宫装妇人低声啼哭,泪水沿著她清秀的脸庞滑落。
她的眼眸红肿,双肩颤抖,仿佛承受著无法言说的巨大哀痛,那淒楚的模样令人心生怜悯。
只可惜,这个世上唯一会怜悯她的人,已经是躺在御塌之上了。
“娘娘,大行皇帝宾天,已於奉先殿告文武百官,群臣进宫门问安,闻变入哭,临毕请朝见,皇长子应还慈庆宫,还请娘娘鉴纳!”
司礼监秉笔太监王安面无表情的说道。
王安声音一出,李选侍的哭声骤然一停,转头看向王安,眼底闪过一丝阴毒。
你这老梆子,这是拿百官来压我?
李选侍本不是皇长子朱由校、皇五子朱由检的生母,却能硬生生的从王才人与刘淑女手上抢得抚养权,甚至在朱常洛活著的时候,要挟皇帝封她为皇后,群臣不同意,方才降格为皇贵妃。
只恨朱常洛死得太快了,她这个皇贵妃尊位还在走流程尚未落於实处,由此可见,她对权势的贪恋非同一般。
宫斗手腕更非常人所能比擬。
说是明朝的『钮枯禄甄嬛』也未尝不可。
此刻李选侍闻听王安所言,顿时感觉自己的地位岌岌可危。
她当即冷哼一声,道:“大行皇帝尸骨未寒,你这个奴婢,便想著夺权了?难道王大伴欲行赵高故事?”
如此大的帽子扣过来,王安眉头微皱,立刻驳斥道:“万历二十二年,神宗显皇帝命臣为大行皇帝伴读,至今二十六载有余,臣之忠贞,天日可鑑,世人皆知,岂会因一人之言而变之?”
语毕,王安当即跪伏下去,道:“老奴请皇嗣,至文华殿升殿,还慈庆宫!”
王安跪伏的方向,既不是已经成尸体的朱常洛,也不是气得面色扭曲的李选侍,而是在角落中的身穿太子袍服的少年人——大行皇帝的皇长子,明帝国的第一顺位继承人朱由校。
明帝国未来的主人,皇太子朱由校此刻正懵逼中。
刚开始,他还以为自己一觉醒来,进了片场。
但这所谓的『片场』找不到一个摄像机,找不到一个穿著正常的工作人员,就在他要找个人问一问的时候,一股纷乱的记忆尽数涌入脑海。
明朝...
万历四十八年...
一月两帝崩...
皇太子朱由校...
等等!
我怎么成了天启了?
朱由校穿越小说看多了,以至於他很快接受了自己穿越的事实。
但接受是一回事,心中不畅快,那又是另外一回事。
他前世博士入仕,通过定向选调的方式进入体制,试用期转正后直接定副处,然后下放到县区任职两年,调回来便是直接正处级,三十岁的正处,你敢想吗?
本来是想要大展宏图,好好做一番事业的,结果在调回前的一夜,与同事聚餐多喝了几杯酒,一觉醒来,直接飞到1620年来了。
朱由校现在是欲哭无泪。
穿越也就算了,难度能不能给我调小一点?
作为明朝第十五位皇帝,也是倒数第二个皇帝,朱由校要面对的朝內外的局面,可以说是地狱难度。
朝內:
明帝国一个月之內连崩两帝,朝堂秩序近乎瘫痪,朝中势力更替混乱,党爭不止,干正事的人少之又少,全在爭权夺利。
朱由校被册封为皇太子不足一个月,朝中班底近乎为无,內阁诸臣,没有一个是他能信重的。
宫中,作为內相的司礼监掌印太监王安胳膊肘拐到东林党那边去,司礼监也不是他朱由校的人。
內阁司礼监都掌控不了,便是做了皇帝,也不过是垂拱之君,傀儡耳!
甚至现在李选侍一个妇人,仗著大行皇帝宠幸,也能在他头上作威作福,扣著他不让他出外面见群臣。
朝外:
明帝国土地兼併现象加剧、税收过重、民生凋敝、財政匱乏,四夷袭扰,官员腐败....
总之,现在的明帝国是个烂到流脓的烂摊子。
这贼老天,要穿越,选个好时候不行?
哪怕是做堡宗,也比做天启好啊!
做天启,干得不好,那真是要去煤山找那颗歪脖子树上吊的。
干得好了,触动了某些人的利益,也可能出『意外』落水,毕竟大明皇帝可是出了名的易溶於水。
朱由校处於懵逼状態,王安还以为是他怕了李选侍,当即说道:“皇嗣无须担忧,大学士刘一燝、给事中杨涟、御史左光斗等,皆在寢门候皇嗣圣驾,百官在文华殿,翘首以待,还请殿下移驾文华殿!”
“王安,本宫乃皇太子嫡母,这乾清宫还轮不到你来说话!”
李选侍柳眉倒竖,面色凶狠,瞪了王安一眼,之后死死的盯著朱由校。
若换做是之前的朱由校,被李选侍这般盯看著,想必已经是怕得六神无主了。
但他已经不是之前的朱由校了。
我乃皇嗣,明帝国的主人,为何要怕你这个泼妇?
“母妃,皇考大行,朝野动盪,须儿臣前往安抚人心。”
李选侍闻听此言,震惊得嘴巴微张。
之前那个畏她如虎的皇长子,现在居然敢忤逆她了?
王安见此,大喜过望,皇太子暗弱,又被西李把持,之前廷议为李选侍晋皇贵妃之时,皇嗣简直就像是西李的傀儡一般,任由一个妇人摆弄,群臣见之,无不失望。
不想在大行皇帝驾崩之后,太子居然开窍了。
司礼监大太监王安连拜再拜道:“殿下所言极是,国不可一日无君,家一日不可无主。还请殿下至文华殿面见群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