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写罢药方,將宣纸递至周瑜面前。只见上面清晰书写著十六个大字:
“欲破曹公,宜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周瑜双眉微挑,下意识喃喃念了一遍,忽觉胸中气机顿时顺畅如流泉,全身舒泰,不復先前那般闷痛难忍。
他眼含惊艷之色:“真乃神人也!”声音比先前宏亮了许多。“先生既知吾疾,又將以何药为我调治?
鲁肃连忙接过话茬,一边凝视著药方,一边恳切说道:“大都督肩负破曹大任,而孙刘联盟已成,还请先生宽宏大量不吝赐教!”
诸葛亮转身沉吟良久,並非无计可施,只是眼下周瑜曾多次有意加害於己,此刻若將底牌全盘托出,將来必遭清算,须一策可保万无一失。
他抬头凝望周瑜,“大都督,借汝三日三夜东南大风,可够使用?”
闻言,周瑜激动地从床榻上踉蹌站起,那苍白的脸庞竟泛起血色,“休说三日三夜!只要有东南大风,一夜足矣!”
话音刚落,他却忽而皱眉苦思,又缓缓坐回床榻,“只是……这风,从何而来呢?”
“哈哈哈哈哈!”诸葛亮一阵大笑,“大都督若要东南风,可於南屏山修建一台,名曰:七星坛!”
“坛高九尺,分三层,再派一百二十名兵卒归我调遣。届时我登坛祭风,当借来三日三夜东南大风,助大都督用兵!”
“七星坛建於何处?”周瑜问道,他眼神锐利,如欲从细节察觉玄机。
“当建於南屏山麓。”诸葛亮挥动羽扇,在地图上一点,道:“依山傍水,此乃设坛绝佳之选。”
其实这都是诸葛亮託词,依山傍水,此地便於逃跑。
至於东南大风,诸葛亮虽是徐州人士,却久居荆州,自然知道此地冬天会有东南大风。
况且其熟读天文地理,曾说过:“兵,有可见之兵与不可见之兵。”
“可见之兵者,荷戟执戈,肉身之士;不可见之兵,日月星辰,风云水火,山川之灵气,如此万物万象均可为兵!”
前日草船借箭,能算得大雾,今日,岂算不得大风?
周瑜眼中燃起焦躁的火光,声音急促:“大战迫在眉睫,事不宜迟!
诸葛亮面色自若,胸有成竹地答道:“今夜已过,明日搭台设坛,我於十一月二十日甲子日祭风,至十一月二十二日丙寅风止,大都督以为如何?”
“好!”
周瑜讚嘆一声,声音中带著难掩的激动与期待。他迅速掀开锦被,一个翻身跳下床来,那一刻仿佛旧疾全消,精神焕发,一股生机勃勃的气息顿时涌现。
他快步上前,双臂热情地环抱住诸葛亮,“臥龙先生,拜託了……拜託了!”语气中满是恳切。
转头间,他又迅速吩咐鲁肃:“子敬,速遣五百壮士,按孔明先生之意,修建七星坛!另拨一百二十人,执旗守坛,听候调用!”
“是!”
万事安排妥当后,周瑜转头凝望诸葛亮,那目光骤然变得深沉且锐利,其中隱隱透出几分杀意,如锋刃般冷冽,却又难以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