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技术角度看,林建国的创新確实是原创性的。“技术专家组组长李院士得出结论,“虽然在某些化学反应上与对方专利存在表面相似性,但核心机理完全不同。“
“这就像是都用到了氢氧化合反应,但一个是製造火箭燃料,一个是製造饮用水,本质上完全不同。“
“那我们有胜诉的把握吗?“王教授问道。
“技术上没问题,关键是法律层面的论证。“李院士回答道,“我们需要准备充分的技术说明,证明我们的技术路径与对方专利的本质区別。“
林建国听了专家们的分析,心中稍微安定了一些。
但他也清楚,这场专利战爭不仅仅是技术之爭,更是国际话语权的较量。
“专家们,除了应诉之外,我想我们还应该主动出击。“林建国提出了自己的想法,“我准备加紧研发更加先进的替代技术。“
“这样即使在某些技术点上存在爭议,我们也能够迅速推出完全不同的技术方案。“
“好想法!“王教授讚许地点头,“这叫做专利规避,是国际上常用的应对策略。“
“同时,我们也要准备反诉。“技术专家李院士补充道,“如果对方的专利存在明显缺陷或者无效情形,我们可以申请专利无效。“
接下来的几天,林建国白天配合专家组准备法律文件,晚上则在实验室里通宵达旦地研发新技术。
他要用实际行动证明,中国人有能力自主创新,不需要依赖任何人的技术。
“这场战爭,我们不仅要贏,而且要贏得漂亮!“林建国在实验室里对著试管发誓。
专利诉讼的消息在钢厂內部迅速传播,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层层涟漪。
技术科的办公室里,几个年轻的工程师正在小声议论著。
“听说埃克森和巴斯夫都起诉我们了?“小李压低声音问道。
“是啊,报纸上都登了。“小张忧心忡忡地说道,“如果败诉的话,我们的项目是不是就完了?“
“谁知道呢,国际官司哪是那么好打的。“另一个同事摇头嘆息,“人家有钱有势,我们拿什么跟人家斗?“
“你们小点声,別让领导听见了。“有人提醒道。
类似的议论在工厂的各个角落都在进行著,技术人员们开始对项目的前景產生了怀疑和担忧。
林建国自然也感受到了这种微妙的变化。
走在厂区里,他注意到一些原本热情主动的同事现在见到他时眼神有些躲闪,打招呼也不如以前那么热情了。
“人心浮动啊。“林建国在心中暗嘆。
更让他担忧的是,他在检查实验室数据时发现了一些异常情况。
“王强,你过来一下。“林建国在办公室里叫来了保卫科长。
“什么事,建国?“王强关心地问道。
“我发现实验室的一些核心数据出现了异常访问记录。“林建国指著电脑屏幕说道,“有人在非正常时间访问了机密文件。“
王强立即紧张起来:“什么时候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