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40章 模擬假说  让你做短视频,你科普黑暗森林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最新网址:m.92yanqing.com

“ 如果你创造出一群 “奴隶机器人”,但没有在它们的程序中植入 “自我保护” 和 “必要时的攻击性” 这两种本能,那么它们根本不可能反抗並取代你。”

“如果有一群人试图通过改造自身或他人,来消除 “攻击性” 和 “自我保护意识”,那么他们要么会一直是少数群体,要么会成为 “被少数具有攻击性和自我保护意识的人奴役” 的多数群体。”

“我之所以提到这一点,是因为它从另一个角度证明了 “扩张是文明的常態,而非例外:”

“如果你无法躲避怀有敌意的外星文明(而且物理定律也表明你无法躲避),那么最好的选择就是让自己变得足够强大,以武力应对威胁;同时,通过扩张来分散自身,確保不会因为一次攻击就被彻底消灭。”

““永生” 和 “超人类主义”的影响,也是討论费米悖论时经常会涉及的话题。”

“技术奇点”的概念已经存在了一段时间 —— 我们之前在討论 “由恆星供能的超级计算机” 时,曾简要提及过这一概念的一部分。”

“但我们还需要考虑 “实现有效永生的文明” 的可能性 —— 这种 “永生” 可能是 “对衰老、疾病和大多数伤害的免疫”,也可能是 “完全的意识数位化上传”(即將意识备份到数百个不同的地点,这样一来,即便你遭遇意外,也能立即恢復意识)。”

“不过,对於费米悖论而言,“永生文明” 並不会构成太大的挑战。”

“因为要知道:一个实现永生的物种,其人口增长速度可能会更快(当然,也可能不会,但至少具备更快增长的潜力)。”

“也许有人可能会提出:“既然实现了永生,个体就需要担心『当所有恆星都熄灭后该怎么办』,因此它们会倾向於囤积资源、限制人口 —— 这就像躲在掩体里、只有有限罐头食品的难民,不希望有更多人来分食资源一样。”

“但这个理由的说服力有限,就像 “掩体难民的担忧” 只能持续一段时间一样:如果你的资源足够充足,那么你需要担心的就不是 “资源不够分”,而是 “资源过期变质”。”

“举个例子:如果你的掩体里有可供一个人食用 1000 年的罐头,但这些罐头的保质期只有 10 年,那么你还不如让 100 个人进入掩体 —— 否则,大部分罐头都会在过期后被浪费掉。”

“一个为了 “在恆星熄灭后延续自身” 而囤积资源的文明,或许会限制人口数量。”

“但它们绝不会 “无所事事”—— 相反,它们会以最快的速度扩张,以获取更多资源,並儘可能地储存这些资源,为未来做准备。”

“它们可能不会在恆星周围建造恆星群,但会运用 “恆星提升技术”(一种推测中的技术,通过从恆星表面提取物质来改变恆星的演化轨跡或获取资源)。”

“实际上,这也是一种恆星球技术 —— 从恆星表面剥离物质,將这些物质储存为气態巨行星或褐矮星(每颗恆星可能对应数百或数千个这样的 “资源储存天体”),以备未来之需(例如,作为其他恆星的燃料)。”

“当然,它们也可能仍然会建造恆星群,用恆星的能量为各种活动供能。”

“就像我们之前討论过的恆星超级计算机那样:即便这种超级计算机意识体没有在所有恆星周围扩张,它也会通过 “將其他恆星系统的物质拖拽到自己身边” 来扩张 —— 而这个过程会导致那些恆星 “熄灭”(因为物质被剥离)。”

“”虚擬乌托邦”也不是一个新概念,但在 20 世纪 90 年代 “大型多人在线游戏”热潮中得到了广泛传播。

“这种观点认为:大多数外星文明会研发出 “模擬天堂” 的技术,並选择在这种虚擬环境中生活,而不是在星系中扩张。”

“这种想法在科幻作品中很常见(比如 “极乐药物” 的设定),而且说实话,它比 “平行宇宙旅行” 的设定更具现实可能性。”

“对於 “虚擬乌托邦会导致文明放弃扩张” 这一观点,目前並没有很好的反驳理由 —— 但有一个关键问题:一个文明中,不太可能所有成员都选择进入虚擬乌托邦。”

“那些不选择虚擬乌托邦的成员,很可能会向自己的后代 “贬低” 这种生活方式,久而久之,不选择虚擬乌托邦的人就会成为文明的多数群体。”

“除非那些生活在 “模擬天堂” 或 “极乐药物幻境” 中的人,本身也具有扩张性 —— 如果是这样,那么 “虚擬乌托邦” 就不再与恆星困境相关,就像人们不会因为喜欢 “看电视、喝啤酒” 这类日常消遣活动,就放弃扩张一样。”

“最后,我们来討论 “模擬假设”—— 这也是目前我要提及的最后一个相关概念。”

“模擬假设认为,我们可能都生活在一个计算机模擬程序中,只是我们自己不知道而已(这与上述 “虚擬乌托邦” 不同,虚擬乌托邦中的人知道自己身处虚擬环境)。”

“模擬假设与费米悖论的关联在於:它和其他任何解释一样,都能 “解答” 费米悖论 —— 即 “程式设计师在模擬宇宙中只放入了我们这一个智慧文明,因为他们只对我们感兴趣”。”

“我之所以提到这个假设,是因为它本质上是一个 “无效解答”—— 就像费米悖论中的许多其他 “搪塞式解释”,以及哲学领域的许多难题一样,它无法让我们获得任何实质性的认知进展。”

“这与 “这一切是不是一场梦”“我们是否有自由意志” 等问题没有区別:你既无法证明它,也无法证偽它。这些问题或许能作为不错的思维训练,但无法引导我们得出更深入的结论。”

“最终,你只会得出这样的结论:”

“如果这一切都是梦,而我假设它不是,我不会失去任何东西;如果这一切不是梦,而我假设它是,我会失去很多东西。因此,即便我无法证明或证偽『这是一场梦』,我也不妨假设它不是。”

“从本质上讲,模擬假设与 “动物园假说”、“隔离假说”並无区別。”

“这些假说要么认为 “外星人確实存在,但他们將我们圈养起来,不让我们发现”,要么认为 “外星人就在我们身边,只是我们没察觉”,甚至认为 “上帝创造宇宙就是为了人类”。”

“我並非带著轻蔑的態度提及这些假说,但它们確实不適合深入研究,因为它们不具备科学性 —— 也就是说,它们无法被检验,也无法通过实验来验证结果。”

“这並不意味著这些假说一定是错的,而是说我们无法设计出任何方法来证明它们是错的 —— 它们不具备 “可证偽性”,而可证偽性正是科学的核心特徵。”

“外星人、程式设计师或上帝隨时都可能现身,並对我们说 “我在这里”,但没有他们的主动配合,我们根本无法对这些假说进行检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