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05章 吃不饱饭?下南洋抢他娘的!  大明:爹你让开,宰辅我来当!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最新网址:m.92yanqing.com

“这货殖之道还是要停一停。”

张居正看着案头上一干报告,眉头皱得几乎要贴在一起。

“若是再这般下去,天底下将无人愿意耕田了。”

他认可张允修的手段,江南士族此番确实是被重创,便连那不可一世的徐阶,也要跋山涉水前来京城说情。

可这乃是一把双刃剑,伤及江南士族的同时,也同样影响到了江南粮食的供应。

眼下江南米粮确实是便宜了,人人皆能买得起粮食。

可粮食是越贱越好么?在农业社会之中,“籴甚贵伤民,甚贱伤农”并不是没有道理的。

粮食越发贱了,那便没有百姓愿意种粮,人人皆是去养蚕种桑织布,那天底下谁去种粮食养活千千万万的百姓?

“爹爹太过于杞人忧天了,眼下之重乃是处置好开海一事。”张允修坐在书房下手,手里啃着一根翠绿的黄瓜。“要稍安勿躁,说不准等待时机成熟,一切问题便是会迎刃而解了。”

“便又是那个无形的大手?”张居正敲着桌子,声音陡然沉下来,“今岁粮食价目下降,一时出不了问题,可到了明年呢?商贾士绅必然压价收购,百姓们也不愿种粮。

照着你那经济学之理论,这粮食价格之后必然又要暴涨,一来一回之间,百姓可禁不起折腾。”

实际上,农业社会不是不愿意发展经济学,很重要的一点原因是生产力跟不上。

没有足够的生产力,就谈不上利用经济学来统筹调配。

张允修提前将这一概念带到明朝,引发各种不适应的阵痛是必然的。

“爹爹此言非虚,《齐民要术》有言‘谷帛实天下之命’。”

张允修一边将黄瓜咬得嘎嘣作响,一边脸上露出一丝微笑说道。

“可我不禁要问爹爹,你只担心粮食,为何不去担心丝绸布匹,不去担心煤炭不够用呢?”

“这丝绸布匹”张居正一时间突然意识到了什么。

张允修嘿嘿一笑:“爹爹学艺不精啊~粮食不够了,增加产量不就完事了,只要能有足够的粮食产量,那便用不着那么多人种地了,大家也能解放出来,去干其他生意,这盘子不就是活了。”

张居正没好气地说道:“便是你那神奇粮种?还有西山的大棚?”

张允修则是摊开手说道:“大棚蔬菜解决不了问题,最为重要的还是要寻到粮种,爹爹你要对四哥有点信心啊~”

不出所料的话,张简修目前还在福建和广东一带,四处搜寻红薯和土豆的下落呢。

史书上记载的,关于红薯、土豆传入中国的时间,便是在万历年间,这时间并没有个确切的,不过张允修可以大致肯定乃是在万历初年到万历四十七年这个时间段。

如果运气好的话,四哥张简修说不准还真能找到广东人陈益、林怀兰,福建人陈振龙等,从他们手上拿到已然经过培育的红薯土豆粮种。

若真能拿到这两大神器,大明还愁没有粮食么?

可显然,张居正并不会相信这种说辞,他反问着说道。

“若是不能够寻到粮种呢?”

“那孩儿也有法子。”

张允修很是认真地说道。

“便让戚少保领着一干水师挥师南下,那交趾一地土地肥沃盛产粮食,实在饿极了,便让各地水师出去抢他娘的!”

张居正忍俊不禁,不由得扶额。

他无奈地说道。

“你却还是想想,徐阶抵达京城之后,如何应付吧”

相比幼子这些不靠谱的设想,他倒不如亲自处理了。

南京应天巡抚衙门。

殷正茂着急忙慌地步入后堂房中,看向躺在床榻上的海瑞,后者那惨白的面容,看起来令人心惊。

殷正茂不由得无奈叹息说道:“汝贤这又是何苦呢?乡野械斗乃是常有的事情,并非是什么大事,你只身入局,若是出了什么差池,我可如何向首辅交代?”

那日海瑞去了江浦县,恰好遇到暴乱的商贾和货郎,在人群混乱之中,头上挨了一棍子,身上也有多处伤口。

好在赵睿带着江浦县衙役及时赶到,才平息了祸乱,将人群中的海瑞给解救出来。

“江浦.母子”

海瑞意识有些模糊,口里结结巴巴重复着话语。

殷正茂早就料到对方的意思,叹了一口气说道:“知道你挂念百姓,那江浦县一干作乱人等首恶已然羁押,不过这母子二人却有悲情,老夫差人给他们单独羁押照顾,且让那冯二娘学习纺织技艺,也算是能谋一条生路。”

“嗯”

海瑞微微颔首,闭上了眼睛,没有再继续说道。

“你这是何苦呢?”

殷正茂又是一阵叹息,吩咐人照顾好海瑞,随后无奈转身离去。

接连七日,殷正茂都在处理各地商贾、士绅、货郎作乱事宜。

好在这江南士族的合作早已瓦解,这些人也不过是小打小闹,朝廷早有准备一下,倒也没那么棘手。

毕竟处置民间叛乱,自洪武年间便有了,一直到嘉靖年间民间起义越发频繁,殷正茂早已经习惯。

可有个人的问题,实在是难以解决。

赵睿苦着脸说道:“抚台大人,海宪台他连日来不进饭食,眼见着身子越发消瘦下去,这可如何是好?”

殷正茂吹胡子瞪眼:“这迂腐书生,他乃是钻进了死胡同里头,成天觉得自个对不住百姓,这天底下的事情哪有能够两全的?这边少一些,那边自然多一些,战场上兵士尚且有所牺牲,若是瞻前顾后,只能造成更大的损失!”

赵睿说道:“海大人他终究是顾念着天下百姓,我等不能置之不理啊。”

殷正茂叹了一口气说道:“解铃还须系铃人,我等书信一封,将情况告予那张士元知道,这江南乱局因他而起,自然也要由他来收拾。”

“这”赵睿无可奈何,“小人即刻让人去办。”

不单单是海瑞的问题,眼下期货价格已然跌到谷底,特别是江南之地,各类货物涌入市场,甚至到了粮食、布匹各类货物无人问津的程度,加上冬季寒冷,漕运与车马皆是难以通行。

若再不寻个解决之策,定然是要出乱子的。

自太仓州出发,徐阶一行人一路沿着海岸抵达淮安、海洲、胶州界,最后进入到界河一带。

到达天津卫之后,徐阶终于可以从颠簸的海船上下来,稳稳当当地踏入到土地上。

靠着王锡爵与王世贞二人的搀扶,徐阶这才步履蹒跚地走上码头。

王世贞说道:“徐公,天津卫沿路有驿站,我们早已备有驿车,抵达京师最多不过两天,相比海船自然是会舒适许多。”

冬日漕运阻隔,想要最快抵达京城,那也只有通过海路了。

徐阶点点头说道:“不乘船便好,若是再乘船,老夫这把骨头怕是要交代在这里。”

王锡爵在一旁咬牙说道:“徐公这又是何苦如此?”

于他看起来,此番进京无异于便是朝着张家父子低头,到了京城之后,张居正若想将他们治罪也是易如反掌。

徐阶似有些累了,身子越发佝偻,他缓缓说道。

“若是我们不来才是糟糕。”

“学生不明白。”

可徐阶却没有回答,只是在王世贞搀扶之下缓步前行,走着走着他又是冷不丁地说道。

“我等先前准备的书信,立马用重金差人送出去,此番进京,场面上输不得。”

王世贞愣了一下,随即微微颔首说道。

“学生明白。”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