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15章 西学东渐?东学将西渐!  大明:爹你让开,宰辅我来当!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最新网址:m.92yanqing.com

第315章 西学东渐?东学将西渐!

实际上,张允修并没有什么输的理由,甚至于一开始他对于这场“讲会”便是信心满满。

其他人会觉得,徐阶乃是纵横官场、文坛多年的老手,可在张允修看来,这不过是一个精于算计的古人而已。

固然古人并非是什么傻子,若是在古代这套规则之下,一万个张允修也玩不过徐阶。

可显然,张允修已然并非是从前的张允修了,从仁民医馆到藕煤生意,再到如今蓬勃发展的西山,他走出来一条超脱时代的道路。

这样的变化本来就是难以预见的。

“在这西山之内,张掌卫事便没有任何输了的道理。”

包厢之内,晋商王登库看着铺天盖地的西山百姓,不由得发出了一声感慨。

他现在也渐渐明白了,张允修为什么能够有恃无恐了。

西山给无数流民带去了生计,让京城百姓也能因此受到恩惠,在这几个月间这些人的生活悄然发生了改变。

这些百姓们的殷殷期盼,便是张允修喉舌的倚仗,西山一桩桩一件件的成就,仁民医馆每每救下一个人,也都是西山制度成功的见证。

张允修背靠着这些成就,他徐阶纵使乃是诸葛孔明附身,能够舌战群儒,却也是无济于事了。

王登库的目光落在了灰溜溜离去的徐阶身上,那三人离去的身影有些落寞,诸多读书人固然对于张允修口诛笔伐,可真要让他们单独出头支持徐阶,那便是犯了难。

非要说的话,徐阶不过是他们对抗新事物,对抗张允修的一个临时图腾罢了。

徐阶利用他们,他们也同样是利用徐阶。

可对于一些达官显贵来说,今日的胜负可太过重要了。

人群里,乔装打扮的吏部侍郎许国连忙将管家拉了过来,压低声音说道。

“适才老夫让你送去徐子升驿站的拜帖,可已经送出去了?”

那管家缩缩脑袋,颇有些震惊的模样,许国适才可是将称呼徐阶为“徐公”,这会儿就直呼大名了。

他小心翼翼地说道:“老爷,您适才说立马去办,要十万火急,不得有半点耽搁,想来这会儿送拜帖和拜礼的下人,已然到了驿站。”

许国顿时急了:“你怎可自作主张!快些去追回来!拜帖速速烧了,那拜礼也通通收回来,不得有半点存留!”

“老爷”管家颇有些委屈的模样,“可是您”

“可是什么可是!”许国给了管家一脚,“还不快去追回来,若是出什么差池,我拿你是问!”

管家哪里敢有半点怠慢,连滚带爬地离开了西山剧院,朝着京城内纵马而去。

相同的情况还在不少官员身边上演,对于朝堂诸公来说,从来都没有什么坚定的主义,大多数人心里都比那些监生读书人要精明。

不论是孔子还是朱子,亦或是王阳明,他们的思想主张都摆在那里,解读不过是当下人的需求罢了。

大势所趋之下,认一认他张允修的“科学”又有什么关系呢?

照着张允修的描述,“科学”同样脱胎于孔夫子与朱夫子,乃是秉持着阳明先生的知行合一之道。

最为关键的是,“科学”它真能治病救人,真能令大多数人生活好起来。

户部尚书张学颜与工部尚书曾省吾二人面面相觑,显然事态的发展已然超乎了他们的想象。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张学颜看着百姓们铺天盖地的欢呼,“士元他民心所向,徐子升输得倒是不冤。”

曾省吾面上则是露出一丝微笑:“老夫早有断言,张掌卫事一身才干,如何能够在此栽跟头?这天下人的眼睛终究是亮的,颠倒黑白的小伎俩,终究是小道也~”

张学颜颇有些尴尬地说道:“曾尚书适才可非是这么说,还在想着,若是徐子升起势,这江南一干局势该如何制衡,这会儿为何”

“咳咳咳~”曾省吾老脸一红,“老夫这也是为张掌卫事担忧不是,西山如今关乎天下生计,可是禁不起波折。

张掌卫事天纵奇才,那图表法,还有经济分析的法子颇为精妙,老夫自然是想着他能够大获全胜。”

张学颜眯起眼睛:“此番不单单是大获全胜,甚至还有些过头了,恐怕朝堂诸公皆是没有想到,张士元能有这么大的声量。”

万民欢呼的势头实在是有点大了,甚至都有些僭越。

他的目光落在一处包厢之上,很容易可以注意到,里头已然没有了人影。

“只怕今后还会有一番波折。”

“这非是我等能够操心的。”

曾省吾却是不愿去想那么多,他摇摇头说道。

“老夫乃是榆木脑袋,算不得那些弯弯绕绕,倒是画画图表,分析一番数据在行。

还有西山捣鼓出来的东西,实在是有趣之至,各类农具工具若能推广至全国,必将惠泽于民。

老夫干好本职工作就成。”

“你这老狗~倒是会明哲保身~”张学颜眯起眼睛笑骂说道。

曾省吾说道:“这世道谁又不是明哲保身,能将事情做好了,问心无愧便成。”

张学颜又深以为然的模样,缓缓点头说道。

“此话有理,老夫乃是户部尚书,也是不好参与太多,能将我大明朝的账给算好便是足够。”

“说起来”曾省吾背着手说道。“先前张掌卫事可送来江南经济恢复之一干计策,想来你我二人需要多加商议一番,给朝廷提出一份章程来,此事乃是重中之重。”

张学颜点点头:“此言大善也,你我二人便先是回部堂商议此事。”

比之这些人变化的心理反应,有一个人的态度倒是始终如一。

“快快快!莫要在此磨蹭!”

李贽瞪着眼睛说道。

“随着老夫前去西山村子里头瞧一瞧,他张士元到底用了什么妖术,竟能让这么多百姓皆是死心塌地,老夫有所预感,此中蕴含着天下大治的道理,正如张士元所言,所谓‘知行合一’,你若是知了不行,那跟不知有什么区别?”

书童袁文炜有些无奈地看向师父。

“先生,此间道理很简单,不过是让百姓吃上一口饱饭而已。”

“而已?”李贽瞪大眼睛说道。“你可知,历代先贤为了实现这一愿景,尽了多少努力么?若不是亲眼所见,又怎可知其真假?”

他复又审视着徒弟。

“老夫知你对那张士元颇有意见,可你要知道读书明理到底为何,若是能为天下人治世,他张士元即便是老夫的杀父仇人,老夫也愿拜他为师!你若读圣贤书,只是为了加官进爵,那你我二人便可断了这师徒情分!”

“先生!”

袁文炜吓了一跳,脸上的桀骜样子瞬间消失不见了,他有些幡然醒悟了一般,这才重重点头说道。

“那我便随着先生去好好看看!”

冬日里,西山脚下出现了一道奇特景象,一群群士绅、读书人小心翼翼的出现在这里。

护卫西山外围的锦衣卫和村内乡勇早就得到了消息,一路自然是畅通无阻。

能够出现在这里的,基本上都是想要探究一二之人,有些人心里头也憋着一股劲,想要从西山找出张允修的罪证!

沿着早已将积雪清理开的道路,众人一路行进至西山村外,与其说是村子,聚集了数万人的西山村,更像是一座没有城墙的城池。

此刻乃是正午时分,一排排形态制式相同房屋升起一阵阵的炊烟。

这一派屋舍俨然,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的景象,颇为令人震惊。

可这并非是最为重要的地方,因为相同的景象在大明有些地方也能够看到,然而有个东西却在任何地方都是看不到的。

那便是干净整洁,由石板和某种黏土共同铺设而成的道路和地面!

要知道这是十二月的京城,何处不是大雪纷飞,何处不是遍地积雪?

就算是有足够的人员清扫清理,可积雪所会渗透进泥土之中,即便是京城里头,被清理去积雪的路面也时常泥泞不堪。

可西山这里却是完全不同,纵使地面上有些湿润,可脚踩之下,却完全没有那种泥泞之感,乃是真正的干净整洁!

甚至在道路两旁,都设计了排水沟,用来将雪水排到低处。

便是这样简单的一个设计,却让无数人驻足观看。

张四书并没有着急前去屯田所,而是跟随着这些人群,看到这些读书人的疑惑之后,他立马笑着介绍说道。

“诸位不知道吧?此乃是掌卫事发明的水泥,经过西山工坊之改良,还有机械学院研究,这水泥已然发展至第三代了,有成型快,可塑性强,且硬度不输石块等优势。

如今我们西山百姓,各家各户建设房屋,皆是用上此等材料,可谓是物美价廉。

对了,听闻朝廷工部也想着今后能用上水泥修筑水利,说不准过几年京城也能够用上,今后诸位也能见到此便利。”

张四书说这话的时候脸色很是温和,不骄不躁的模样。

可在旁人看起来,却有那么一些炫耀的意味。

周应宾带着一干监生,自然不会错过凑热闹的机会,他站在人群里头咬牙切齿地说道。

“又是劳民伤财之举,若是将这些银钱换做粮食,能救活多少百姓?华而不实!”

面对这些人的冷嘲热讽,张四书仅仅是一笑置之,并没有挂在心上。

可他手底下的汉子却是愤愤不平的样子。

“乡老,何必跟这些人多费什么口舌?他们读书读成了呆子,岂能看到咱们西山的好?”

张四书脸上始终温和,成竹在胸的样子。

“总归是有人能看明白的,咱们西山乃是在办些实事。”

张四书等人倒是没有多做逗留,便朝着屯田所的方向而去,这日子越来越冷了,大棚里头的蔬果便要更加照顾一些。

这些日子大雪不断,临近元旦新年,像是西山煤矿之类的工坊也渐渐停工了,不少西山百姓皆是待在家中,或是陪着家中孩童,亦或是准备一些年货。

百姓们对于这些读书人的到来,显然并没有表达出多少热情,甚至很多百姓还是刚刚从剧院回来,对于读书人充满了敌意和警惕。

可毕竟张允修发了话,西山百姓大都纯良,也都是不会为难这些读书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