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面中钱乙的身影逐渐变老,他开始有意识的收集古方,整理自己的医学理论...
【55岁为太医丞,见识更多的病例;60岁辞官游歷四方,学习民间验方。】
【70岁开始广收门徒,传承医学;完善儿科理论体系,创“五臟辩证”法】
见识过自家小外甥生病的陈一,真的很佩服钱乙,能在古代环境下去专门研究儿科,也许这就是大医精诚。
刷刷评论区如何看待钱乙。
“六味地黄丸,治肾亏,不含。我以为六味地黄丸是给有需要的人补充身体(笑哭)。”
“五代十国吴越王钱鏐之后,钱氏后人人才辈出,近代更是关乎著国运。”
“正是有钱乙这些医家坚持,才会有如今儿科、妇科、內科、外科等多科细分,才能做到有病可医。”
......
“治肾亏!”
三个字牢牢抓住了天幕前所有男性的注意力,钱乙钱大夫“神医啊”!
如果刚刚还有人怀疑钱乙的医术,这一刻没有任何人会怀疑,真正的医生会治疗一种病就够了。
曹老板如同找到了知己一般,恨不能如此神医,生在他的时代。
不过他有华佗华医师,相信华大夫作为享有盛名的大夫,必能依照钱乙大夫的医书研究出来。
宋哲宗时期
作为太医丞的钱乙,看著天幕中闪过的医院科室,欣慰的点了点头,后世医生如此细分,百姓之福啊。
“钱大人,官家请您过去。”有太监小跑著过来传话。
“公公知道是何时吗?”钱乙內心有些紧张,是因为天幕的原因吗?
“钱大人,官家至今未有子嗣,您熟悉儿科,陛下想让您去瞧瞧。”
小太监低声在钱乙耳边说道,毕竟这可是天幕认可的神医,交好总是没有错的。
“谢谢公公,钱某必有重谢。”
钱乙作为太医丞,知道官家和后宫的事涉及天家私密,能提醒一两句已经很冒险了。
不过官家身体到底如何,还的仔细瞧瞧。当今官家身体不佳,又无子嗣,真是多事之秋啊。
贞观年间
孙思邈觉得自己打开了新思路,他之前总想著是自己一人来看病,未跳出时代的局限。
若是也建立像后世的医院,將每一科都细分,不仅能降低培养徒弟的难度,也能救治更多的病患。
不过建立专科专看的医馆,怕是需要耗费不少钱財,若无朝廷的支持,恐难成事。
“徒儿,你去看看还有多少病患,看完之后我们启程回长安。”
“师父,我们要去长安了?真的吗?”
小徒弟惊喜的道,师父常说为医要游歷四方,见识更多的病例,才能积累经验,成为一名合格的大夫。
“是啊,回长安,师父这次去长安是有大事要办。”
孙思邈望著长安方向,他知道医家新的希望在哪里。
......
【如果六味地黄丸是一味药,那歷史上有號称“六味帝皇丸”的皇帝。】
【他们的父亲、母亲、儿子、侄子、兄弟、自己都是皇帝。】
【他们是大唐睿宗皇帝李旦、中宗皇帝李显兄弟二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