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国办公室的灯光在深夜里显得格外阴沉。
他面前摊开一张稿纸,笔尖在上面沙沙作响,每一个字都凝聚著怨毒与快意。
这封匿名信,他反覆修改了数遍,每一个措辞都经过精心打磨。
信中,李卫国成了“好大喜功、浪费国家资源”的典型,“东风”钢的次品率被描绘成“触目惊心”,甚至暗示了“技术泄密”的可能。
他把信封装好,嘴角咧开一个冰冷的弧度。这一次,他要李卫国永世不得翻身。
邮筒吞下了那封信,也吞下了李建国扭曲的期盼。
几天后,红星轧钢厂的气氛陡然凝固。
几辆黑色轿车在厂长杨爱国和总工程师刘向前忐忑的注视下,径直驶入厂区。
车门打开,下来几位面容严肃、不怒自威的男女。为首的中年人气度沉稳,目光锐利。
“我是部委调查组的组长,姓王。这是军代表,这是行业专家,这是纪检的同志。”王组长开门见山,语气不带任何温度。
杨爱国的心沉了下去。他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
“王组长,各位领导,欢迎蒞临指导。”杨爱国勉强挤出笑容。
“指导谈不上,奉命彻查『东风』钢项目的问题。”王组长一摆手,直奔主题,“项目负责人李卫国同志在哪里?”
消息像插了翅膀一样飞遍全厂,人人自危。
李卫国接到通知时,正在实验室里对著一堆废品钢材发愁。赵铁柱和王海也是一脸憔悴。
“李哥,厂办让你马上去小会议室。”通讯员小跑进来,气喘吁吁。
李卫国放下手中的卡尺,眉心紧锁。
杨爱国在会议室门口截住了他,脸色凝重:“卫国,是衝著你来的。部委和军方联合调查组。那封告状信,能量太大了。”
刘总工也忧心忡忡:“我已经把所有技术资料准备好了。卫国,你要冷静,实事求是。”
李卫国点点头,推开了会议室的门。
调查组的人员已经落座,气氛压抑。
李建国赫然也在场,坐在靠边的位置,脸上带著恰到好处的忧虑。
“李卫国同志,我们接到举报,『东风』钢项目存在严重问题,次品率居高不下,管理混乱,甚至可能涉及技术方案的根本性缺陷。”王组长目光如炬,盯著李卫国。
李卫国平静地迎向他的目光:“我承认目前项目遇到了量產困难,次品率確实偏高。但我否认管理混乱和技术方案存在根本缺陷。”
“哦?那你解释一下,为什么试製成功的特种钢,到了量產阶段就问题百出?”一位行业专家推了推眼镜,语气尖锐。
李卫国將目前遇到的问题、团队的排查方向一一说明,条理清晰,不卑不亢。
这时,李建国咳嗽了一声,引过眾人的注意。
“王组长,各位领导,”李建国站起身,痛心疾首,“李卫国同志年轻有为,有衝劲,这是好事。但是,有时候经验不足,过於冒进,也確实会给项目带来风险。『东风』钢项目,厂里上下都寄予厚望,现在搞成这样,我作为分管生產的副主任,也有责任啊!”
他转向李卫国,语重心长:“卫国,有问题就要承认。大家都是为了工作,为了国家。不要怕丟面子。”
杨爱国眉头紧锁,这个李建国,真是会演戏。
本书首发101??????.??????,提供给你无错章节,无乱序章节的阅读体验
李卫国没有理会李建国的表演,只是对王组长补充:“我们正在全力排查原因,我相信很快会有结果。”
“很快是多快?”王组长追问,“『东风』钢是国家重点军工配套项目,拖延不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