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的字跡很潦草,上面画著一个铸件的剖面图,用红笔標註著几处极其细微的裂纹。吸引她注意的,不是图,而是旁边的一行小字。
“……冷却不均非主因,疑为冶炼时微量硫元素超標,导致晶格结构异常脆弱……”
这个结论,被一个鲜红的叉彻底否定,旁边批註著“无稽之谈”。
秦淮茹的心跳了一下。
这些天,她旁听攻关组的討论,耳朵里灌满了各种“良品率”、“应力”、“金属疲劳”的词。她隱约觉得,这份报告里提到的东西,好像有点不一样。
她犹豫了很久。
把一份被判了死刑的废纸拿给李卫国?会不会被笑话异想天开?
可万一……万一有用呢?
她最终还是捏著那张薄薄的纸,走向了三號精密实验室。
李卫国正在一台仪器前,眉头紧锁。
“李工……”秦淮茹的声音有些发虚。
李卫国回头,看到是她,表情缓和了一些。“秦姐,有事?”
“我在旧档案里,看到这个……”她把那张泛黄的报告递了过去,紧张地补充了一句,“它本来是要销毁的,我就是觉得……觉得画得挺仔细的……”
李卫国接过报告,起初只是隨意一瞥。
当他看到那句关於“微量硫元素”的推断时,动作停住了。
他的大脑中,【材料成分逆向分析模块】瞬间被激活。系统资料库里关於特种钢冶炼的上万份资料开始飞速检索、比对。
大部分理论都指向冷却工艺和应力控制。但系统在模擬一种极端工况时,確实闪现过一个极低概率的变量——硫化物在晶界偏析导致的脆性断裂。
那是一个被主流理论忽视的死角。
而眼前这份几十年前的、被否定的手写报告,竟然一针见血地指出了这个死角。
虽然报告的论证过程漏洞百出,数据也完全是猜测,但那个方向……那个思路,具备惊人的前瞻性。
他抬头,重新看向秦淮茹。
这个女人,在所有人都把这份报告当成垃圾的时候,凭著一种近乎直觉的细致,把它捡了出来。
“秦姐,你干了一件大好事。”
李卫国把报告平整地放在桌上,像对待一份绝密文件。
“这份报告,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排查方向,可能会避免一个重大的隱患。”
他看著秦淮茹,语气郑重。“谢谢你。你的细心和观察力,是攻关组最宝贵的財富。”
秦淮茹愣住了。
她以为自己最多就是个打杂的,是靠著李卫国的善意才有了这份体面的工作。
可现在,他却说她的“细心”是“宝贵的財富”。
一股前所未有的暖流涌遍全身。这不是施捨,不是同情,而是对自己价值的真正认可。
她看著李卫国已经重新投入工作,在那份旧报告旁铺开一张新图纸,飞快地书写著什么。
秦淮茹悄悄退出了实验室,站在走廊里,看著窗外灰濛濛的天。她觉得,天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