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深了,总装车间里只有“先锋一號”静静地矗立著。
李卫国独自站在工具机前,手掌轻轻抚摸著冰冷的深灰色金属机身。白天山呼海啸般的掌声和荣誉已经退去,只剩下这台庞然大物和他无声对峙。
他能感受到它內部蕴含的、足以撕裂特种钢的精密力量。
这是他的造物。
从魂穿六十年代,在病床上被贾张氏讹诈开始,到用一张【真话符】自证清白,再到攻克“东风”特种钢,最后到这台国之重器的诞生。
四合院里那些骯脏的算计,车间里飞溅的铁,实验室里不眠不休的夜晚,一幕幕在脑海中流过。
他凭著系统的辅助,靠著超越时代的知识,硬生生在那个贫瘠的年代,为这个国家撬开了一道通往未来的缝隙。
秦淮茹找到了尊严,赵铁军找到了信仰,杨爱国和刘总工实现了毕生的梦想。
他改变了太多人的命运。
但这还不够。
他清楚,这台“先锋一號”只是让华夏工业从匍匐在地,艰难地挺直了腰杆。
距离真正站起来,並肩而立,甚至领跑世界,还有一条漫长得令人绝望的道路。
脑海中,那片浩瀚的科技树星空闪烁著。
【航空航天】、【核能应用】、【半导体电子】、【生物工程】……无数巨大的星团依旧是暗淡的灰色,每一个都代表著一个能让这个国家窒息的“卡脖子”领域。
它们像一头头蛰伏在黑暗中的巨兽,隨时准备择人而噬。
老者离开时那如释重负又充满期盼的嘱託,像烙铁一样印在他心里。
新一代歼击机,因为没有一颗“中国心”而停在图纸上。
航空发动机的主轴承,这个比“先锋一號”复杂百倍的系统工程,需要他去攻克。
这不再是单纯的机械加工,而是要从最基础的材料科学开始,重新定义这个时代的极限。
就在这时,车间的大门被轻轻推开。
杨爱国走了进来,他脚步很轻,似乎怕打扰到什么。
“还没回去?”
李卫国收回手,转过身。
杨爱国递过来一个搪瓷缸子,里面是滚烫的热水。“別把身体熬垮了。你现在是咱们国家的宝贝,感冒了都得写报告。”
他看著“先锋一號”,脸上是压抑不住的自豪。
“我今天,把咱们厂里所有退休的老工匠都请了回来,让他们来看这台机器。你知道吗,那些一辈子跟铁疙瘩打交道的老爷子,哭得像个孩子。”
“他们说,这辈子值了。”
李卫国接过水杯,热气暖著他的手。
“杨厂长,这只是一个开始。”
杨爱国的笑容僵了一下,他从这句话里听出了熟悉的味道。每一次李卫国说这句话,都意味著一个更疯狂的目標。
“你小子,就不能让我多高兴两天?”杨爱国坐在一旁的工具箱上,从口袋里掏出一包皱巴巴的烟,抽出一根叼在嘴上,却没有点燃。
“老孙走的时候,单独找我谈了话。航空发动机的事,他都跟我说了。”
他盯著李卫国。“卫国,那不是轧钢厂,那是无底洞。咱们国家投了多少钱,多少专家进去,连个响儿都没听到。你……真的想好了?”
“不是我想不想。”李卫国放下水杯。“是国家需要我们想。”
他握紧了拳头。
他要做的,远不止是拔掉一根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