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板上,那一长串天书般的化学分子式,像一道无法逾越的深渊,横亘在所有人面前。
王建国那张因为“长征二號”宏伟蓝图而激动的脸,此刻已经彻底白了。他扶著桌子,手指都在发颤,嘴唇哆嗦著,像是在梦囈:“……组长,这个……这个理论模型……要实现它,需要將几种特定金属在惰性气体保护下,瞬间加热到至少一千七百度,並且在零点一秒內完成融合和冷却定型……”
他越说,声音越是绝望。
“我们厂里,不,就算放眼全国,有这种设备的研究所都屈指可数!那叫高频感应熔炼炉!比咱们厂里那几台炼钢的电弧炉金贵一百倍!我们上哪儿弄去?”
王建国的这番话,像一桶冰水,將刚刚燃起的熊熊烈火,浇得只剩下一缕青烟。
是啊,理论再完美,图纸再先进,没有能把它製造出来的工具,一切都是镜水月。
孙大炮刚刚因为那句“中国人自己的发动机”而挺直的腰杆,又一次垮了下去。他烦躁地抓了抓头髮,闷声闷气地说道:“妈的,搞了半天,又绕回去了。没傢伙事儿,说个屁啊!”
陈阳的脸上,却看不到丝毫的沮丧。他只是静静地听著,等到所有人的情绪都跌落到谷底时,才不紧不慢地开口。
“谁说我们没有?”
三个人的头猛地抬起,像三只看到了救命稻草的落水者,死死地盯著陈阳。
“我们没有,就自己造一台。”
陈阳的声音很平静,平静得就像在说“今天天气不错”。
可这句话落在孙大炮、王建国和刘文静的耳朵里,不亚於一道九天惊雷!
“啥玩意儿?!”孙大炮眼珠子都快瞪出来了,“组长,你没发烧吧?造……造一台?那玩意儿是咱们能造的?咱们连它长啥样都没见过!这比造发动机还他娘的离谱!”
王建国也像是看疯子一样看著陈阳:“组长,这不是开玩笑的!每一个部分都是顶尖技术,我们……我们拿什么造?”
就连一向最信任陈阳的刘文静,此刻都觉得这个想法太过天马行空,已经超出了现实的范畴。
陈阳没有跟他们爭辩。
他只是转身,走到了自己那个从不让人碰的,上了锁的铁皮柜前。
在三人惊疑不定的目光中,他打开柜子,从最里面,取出了一卷用油布包裹得严严实实的东西。
“哗啦——”
油布被解开,一叠崭新的、同样画满了精密线条和数据的图纸,被摊开在了工作檯上。
图纸的標题栏上,一行刚劲有力的手写印刷体,刺痛了三人的眼睛——“dz-1型小型高频感应熔炼炉设计图”。
“轰!”
孙大炮、王建国、刘文静三人的大脑,在这一瞬间,彻底宕机了。
如果说之前陈阳拿出水泵优化方案和发动机理论模型,是让他们震惊和敬佩。
那么此刻,当这份连国家级研究所都未必拥有的熔炉图纸,如此轻描淡写地出现在他们面前时,他们心中最后一点关於“常理”和“逻辑”的防线,被彻底击溃了!
这他妈的……已经不是技术牛人了!
这是哆啦a梦啊!是从口袋里要什么有什么的神仙啊!
“现在,还觉得离谱吗?”陈阳的手指在图纸上轻轻敲了敲。
孙大炮也回过神来,他凑过去,死死盯著图纸上的核心部件,激动得满脸通红:“炉体!石墨坩堝!还有这个……高纯度的无氧铜线圈!特种耐火砖!有图纸,有材料,就能干!”
团队的士气,瞬间从地狱衝上了天堂!
“走,去仓库领料!”
陈阳一声令下,四人风风火火地冲向了材料仓库。
水泵项目的巨大成功,让陈阳和他的农机小组在厂里地位超然。
新上任的仓库管理员一看到他们,就跟见了亲爹一样,满脸堆笑,毕恭毕敬。
“陈工!您需要什么儘管开口!只要仓库里有的,您全拉走都行!”
然而,当陈阳报出所需材料的清单时,管理员的笑脸瞬间僵住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