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凡端起茶杯,轻轻吹了吹浮沫,却没有喝。
他抬起头,目光平静地迎向刘副厂长充满期待的眼神,也扫过李怀德脸上那掩饰不住的、希望促成此事的微妙表情。
“感谢刘厂长的厚爱,也谢谢李副厂长的关心。”张凡的声音清晰而平稳,没有一丝波澜,“首都摩托车厂的条件確实非常优厚,平台也很好。”
刘副厂长脸上露出了笑容,李怀德也鬆了口气。
“但是,”张凡话锋一转,语气依旧平静,却带著千钧之力,“我的发动机,是在红星厂从无到有做出来的。我的项目组,是杨厂长和红星厂的老师傅们全力支持建立起来的。杨厂长信任我,把这么重的担子交给我,我不能半途而废。”
他放下茶杯,目光变得锐利而坚定,“红星厂的平台或许不如贵厂专业,但这里的信任和託付,千金不换。
我的根在这里,我的项目,也一定会在这里完成。”
他站起身,对著脸色瞬间变得有些僵硬的刘副厂长微微頷首:
“刘厂长,实在抱歉。点心您带回去,心意我领了。如果贵厂在发动机技术上有需要交流的地方,我个人非常乐意在合適的时候,向贵厂的专家们学习请教。告辞。”
说完,他不再看李怀德瞬间阴沉下来的脸色,转身,步履沉稳地离开了副厂长办公室。
门在身后关上,隔绝了里面可能爆发的惊愕或恼怒。走廊里,阳光透过高窗洒下,照亮空气中的微尘。
张凡的脊背挺得笔直。他拒绝了诱惑,选择了责任和承诺。
他知道,更大的风暴或许还在后面,但他脚下的路,从未如此清晰。红星厂这片土壤,將是他“铁马”诞生的地方,谁也別想把他连根拔起。
红星轧钢厂划出的摩托车试製车间,成了厂里最神秘也最火热的地方。
门口掛著“技术重地,閒人免进”的牌子,但日夜不息的敲打声、金属切割声和偶尔传出的低沉引擎轰鸣,像磁石一样吸引著全厂的目光。
张凡领著王铁锤、刘巧手、赵工和陈大拿四位老师傅,以及后来补充进来的几个精干青工,一头扎了进去,如同在钢铁丛林里开垦希望的拓荒者。
图纸铺满了临时拼凑的大木桌。张凡的笔尖在绘图纸上快速移动,勾勒出粗獷而实用的线条。
这不是追求流线型的艺术品,而是以实用和快速製造为第一要务的工业品。
车架放弃了复杂的摇篮式,採用了更易加工、强度足够的双摇篮结构,材料正是之前通过杨厂长特批搞到的高强度合金钢管。
王铁锤挥动著大锤,在红热的炉火旁,將关键的连接件锻打出雏形,汗水在他古铜色的脊背上流淌,砸下的每一锤都带著千钧之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