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8章 装车  四合院:从傻柱的街坊开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最新网址:m.92yanqing.com

刘巧手戴著深色护目镜,手中的焊枪喷吐著幽蓝的火焰,將锻打好的部件与车架钢管精准地熔接在一起。

焊飞溅,如同节日的烟火,映亮了他专注而沉稳的脸庞。空气中瀰漫著金属熔融特有的焦糊气息。

赵工则埋首於一堆计算稿纸和数据表格中,不时与张凡低声交流著传动比、链条张力、前后轮配重等关键参数,眼镜片上反射著草稿纸上密密麻麻的数字。

陈大拿则带著两个青工,在角落里利用厂里精度最高的几台老爷车床和铣床,对付著曲轴、凸轮轴、变速箱齿轮这些最核心也最精密的“心臟”部件。

他眉头紧锁,手中的千分尺反覆测量著,每一次下刀都慎之又慎。张凡兑换的几件小型精密辅助工具被“不经意”地放在工作檯上,极大地提高了效率和精度。

车间的角落里,那台150cc单缸风冷顶置气门发动机的样机已经装配完成,静静地躺在工作檯上。

它比之前的模型大了许多倍,结构也复杂得多,但每一个部件都透著扎实的工业美感。

这是张凡结合脑海中的未来知识、商城提供的超越时代的设计理念以及当下现实的加工能力,反覆权衡后的產物。

顶置气门设计在这个年代绝对算先进,能提供更好的进排气效率,为未来的性能提升打下基础。

150cc的排量,兼顾了动力性和油耗,正是国內急需的、填补空白的实用型动力。

“张工,”赵工拿著计算尺走过来,指著图纸上的后悬掛系统,“按照你设计的这个『双减震』结构,结合我们现有的弹簧钢片强度计算,载重能力和舒適性应该比现在常见的硬尾或者单减震好很多,但加工难度和成本也上去了。要不要简化一下?先用单减震过渡?”

张凡看著图纸上那套结构简单却有效的双筒液压减震器设计,坚定地摇摇头:

“赵工,简化容易,但效果会大打折扣。我们要做,就做能真正实用、经得起顛簸考验的车。后减震关係到骑手的疲劳程度和货物安全,不能省。加工难度,我们想办法克服。”

他转向正在车床边忙碌的陈大拿,“陈师傅,那两个减震筒內壁的光洁度要求很高,可能需要用到珩磨......”

“交给我。”陈大拿头也没抬,声音沉稳,但手上的动作更加专注精细。他明白张凡要的是什么——不是凑合能跑,而是真正能用的好东西。

时间在紧张有序的忙碌中飞速流逝。当第一副粗獷却异常坚固的专用车架焊接完成,稳稳地立在车间中央时;当那台150cc的“心臟”被小心翼翼地吊装进车架,螺栓一颗颗拧紧时;

当前后轮、粗壮的排气管、简易但实用的仪錶盘一一就位时......整个试製小组的人,连同闻讯悄悄围在车间门口、扒著窗户缝往里瞧的工友们,呼吸都不由自主地屏住了。

最激动人心的时刻到了。张凡亲自將一小桶汽油注入油箱。他跨上这辆凝聚了无数心血的、还裸露著金属原色、没有任何装饰的“钢铁骨架”,深吸一口气,右手握住了启动杆。

一下!两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