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 指导
她推了推眼镜,“建议先看冯猛整理的故障案例图集。”
技术科办公室里,阳光透过冰窗格在地板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冯猛打开铁皮柜,取出一本厚重的相册。
翻开第一页,赫然是德国检测仪裂开的外壳照片,旁边贴著张炳青手绘的应力分析图“这就是当时的情况。”
冯猛的声音依旧平静,但手指不自觉地摩著照片边缘,“德国人认为运输损伤不可修復。”
“但我们发现,”王建业接过话头,指向墙上的掛图,“只要在这个位置增加缓衝垫”
“王工!”刘志明突然举手,像课堂上提问的学生,“这个垫片材质为什么选硅胶而不是橡胶?”
没等王建业回答,走廊上传来急促的脚步声。
林大夫拎著医药箱闯进来:“张炳青呢?他该换药了!”
眾人这才发现,刚才还在车底忙碌的年轻人不见了。
正当慌乱之际,角落里传来弱弱的声音:“我在这儿”只见张炳青缩在资料柜后面,手里还捧著本笔记,“让我把高原数据整理完———“
“胡闹!”林大夫一把拽过他缠著绷带的手腕,“伤口感染怎么办?”她转头对王建业说,“王工,你们这些技术狂也得讲科学!”
王建业愧疚地点头,却看见张炳青偷偷把笔记本塞给了刘志明,上面密密麻麻记录著海拔与燃油压力的换算公式。
下午的车间参观因这场插曲推迟了半小时。
当眾人穿过结著冰凌的龙门吊时,姜师傅突然在数控工具机前停下,指著地上一处油渍:“建业,这机器导轨又漏油了。”
王建业蹲下身,手指抹过金属表面:“密封圈老化,得换耐低温的。”
他转向老赵,“这是我们遇到的第七类问题。”
“巧了!”老赵拍大腿,“我们厂刚进口了苏联的密封胶!”他转身对隨行人员说,“小周,马上打电话让厂里发两桶过来!”
这种毫无保留的交流让王建业心头一热。
他走向那台贴著“德国製造”標牌的检测仪,轻轻拂去操作面板上的灰尘:“现在演示標准流程。”
陈玉玲已经戴上防静电手环,她的指尖在键盘上跳跃时,眼镜片上反射著流动的数据“注意看这个波形,”她指著屏幕,“当出现这种锯齿状时,说明———”
“说明喷油脉宽不稳定!”刘志明抢答,隨即又困惑地皱眉,“但为什么补偿后振幅反而增大?”
一直沉默的冯猛突然开口:“因为要先过滤电磁干扰。”
他按下墙上的红色按钮,车间顶棚的照明灯全部熄灭,只剩仪器屏幕的萤光映在眾人脸上。
“现在看。”
果然,波形立刻变得平滑。
二汽的技术员们发出恍然大悟的感嘆,有人立刻掏出小本子记录。
“该我了!”姜师傅不知何时换上了工装,他打开自製的工具箱,黄铜工具在日光灯下闪著温暖的光泽。
“看好了,套管焊接要这样拿焊枪。”
老人布满老茧的手突然变得异常灵活,焊丝在套管接缝处熔出完美的鱼鳞纹。
老赵看得入神,不自觉地摸出烟盒。
姜师傅眼疾手快地用焊钳夹住菸捲:“车间禁菸!”菸捲瞬间焦黑,逗得眾人哄堂大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