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需要数据匯总之后才能得出。
整个指挥大厅里,又在安静中忙碌了一阵。
然后,最关键的q值数据也拿到了。
“可控核聚变实验堆首次运行实验,q值確定为2.63。”
整个指挥大厅里,骤然沸腾起来。
此刻指挥大厅里,所有参与了可控核聚变实验堆设计和建造的人们,激动是难以按捺不住。
有位四五十岁了的研究员,一下涨红了脸,从座椅上窜起了身。
还有些身手敏捷地,恨不得蹦起来。
除了欢呼,下意识的鼓掌,每个人都做著不同的动作,高举起了手,將自己带著的帽子都扯了下来,
在场的眾人他们自己都不一定知道自己现在在做什么,只是竭尽全力地,想要表达此刻的激动。
就像是此刻在场许多人嘴里都在胡乱嘶喊著什么,嘶喊的內容或许没有任何意义,只是表达著此时此刻的一种情绪。
旁边,记者透过新闻社的摄像头,忠实地记录下了这歷史性的一刻。
镜头缓缓扫过每一个激动的人们。
一眾研究员都宣泄了长久以来积蓄的压力,不少人已经红了眼眶。
-----------------
q值代表的是自持率,超过一与没超过一,意义是迥异的。
在通俗的意义中,这是0到1的突破。
在这儿之前,所有的可控核聚变实验装置都可以说除了实验以外没有实际意义,
而在这儿之后,可控核聚变实验装置已经有了实际意义。
不管是q值1之上是多少,哪怕只是0.12,或者更少。
都意味著,可控核聚变实验堆在维持自身运行的情况下,真正能够向外產出能源。
就连新闻社的记者都受到现场气氛的影响,有些眼眶发红,这种激动的氛围,是相当感染人的。
按捺著情绪,这位记者再趁著这个时间,找到王教授並询问了这样一个问题。
“王教授,我想代表全国的观眾,询问一下,这个数值是不是意味著,实验成功了。”
王教授回身看向提出问题的人时之前来找自己採访的新闻社的记者。
“对。”
“那是不是意味著,我们距离可控核聚变又再近了一大步?”
王教授的声音里充满了激动:“是啊,近了很多。”
新闻社的记者顺著回答再次提出一个问题:“在通俗的意义中,现在可控核聚变实验堆首次运行取得的成绩,意味著什么?”
王教授看著这个新闻社记者,想了想过后,给出了自己的回答。
“意味著,此前在理论中,应该可以创造出来的可控核聚变堆。”
现在,我们可以確定“可控核聚变堆”的確可以被造出来。”
有著专业素养的记者,在王教授这句话下,都短暂愣了一下,他能够感受到王教授这句话的分量。
王教授很直白的告诉他,这次可控核聚变实验堆首次运行实验的意义,就是一件不確定的事情,从此被確定了下来。
此前,能否真正造出来可控核聚变堆,將可控核聚变作为能源来源方式,这是未知的。
但现在,是肯定的。
因为,可控核聚变实验堆已经造出来了。
哪怕它的q值或许还远远达不到推广到民用领域的要求。
但情况就是不一样了。
可控核聚变实验堆的首次实验运行,以一个振奋人心的结果结束。
而外部,也对这个振奋人心的结果,给予了它应有的,甚至有些过度的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