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十三章 部里支持  六零:院士重生,出手就惊动高层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最新网址:m.92yanqing.com

冶工部。

一眾专家围坐在一起,仔细研究著氧气顶底復吹转炉炼钢计划书。

今天已经是他们研究的第三天,到现在还没形成统一结果,不少领导都等急了。

“我说周老,您高低给句话,这个计划书可行性到底怎么样?”

王寿年有些心急,迫不及待的问道。

周老本名周正恆,是冶工部唯一的五级工程师,也是部里的台柱子,技术和研发方面的事情都需要他点头才能进行。

从某种角度上来说,他在部里的地位不比王寿年差多少。

周正恆听见问话,抬头看了一眼其他几名专家,缓缓答道:

“王部长,这份计划书可行性非常高,甚至可以说是打造模板,如果按照计划书流程进行研发,绝对能成功。”

“那生產效率和生產质量是不是能符合计划书里的预估数据?”

王寿年心里鬆了一口气,急忙再问。

周正恆思虑一下,郑重答道:

“这个不好说,如果不出意外的话是可以的,毕竟我们几个已经进行了多次论证,最后的结果都符合计划书预估数据。”

“但是,你也知道,炼钢过程极其复杂,涉及的范围比较广泛,在研发过程中一旦出现不可预估的变量就会影响最终结果,我们虽然有信心但是也不敢完全保证。”

王寿年点点头,表示理解。

研发是在探索中寻求期待的结果,能成功就已经不易,想要完美达成更是千难万难,谁敢轻易做出保证?

“周老,那您的意思,要不要进行研发?”

“要,一定要!”

周正恆顿了顿,坚定道:

“这份计划书的设计和构想十分新颖,里面一些思路和技术极具前瞻性,如果能实现,我国的炼钢技术將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不管是对工业建造还是国家建设、国防提升都有著极大的帮助。”

“另外,退一步讲,就算最终的结果不一定能符合预估数据,但是生產质量和生產效率绝对会有大幅度提升,一旦能做到稳定生產咱们就可以大规模进行生產设备的替换,从而达到规模化生產,相信两到三年內就能解决当前钢材產量低的难题。”

话音落下,其余几名工程师纷纷点头表示支持。

种家炼钢技术一直落后,期间也尝试过各种方法想要提升產量,但是效果却不尽人意。

不止是种家,包含北熊在內的其他国家也是,炼钢技术並没有拉开绝对的差距,各国都在苦苦探索新的炼钢技术却没有太大进展。

现在自己等人面前就摆著一个绝佳的机会,只有傻子才会主动放弃。

不仅要做,还要全力的做,这可是功在当下、利在千秋的大事。

这时,周正恆忽然想到什么,出声道:

“王部长,我有个请求。”

“周老,您请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