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说罢,依旧目光如炬地看向朱棡。
毕竟,元朝已被自己亲手推翻,成为了歷史的尘埃。
而如今朱元璋的心中,最为牵掛、最为关切的,无疑是自己歷经千辛万苦、浴血奋战所建立起来的大明王朝。
这个新生的王朝,承载著他的野心、抱负与对天下苍生的责任。
所以,没人比老朱更渴望大明能够国祚绵延,千秋万世!
朱棡不禁露出一抹无奈之色,微微皱眉,带著几分恨铁不成钢的语气反问朱元璋:“爹,您怎么到现在还没悟透呢?”
朱元璋闻言,浓眉一蹙,脸上露出一丝困惑的神情,眼神中满是不解,又是微微一怔,如实说道:“你这话说得不明不白,咱的確不明白你到底是什么意思?”
朱棡见状,无奈地深吸一口气,目光紧紧地盯著朱元璋,缓缓开口道:
“爹,您不妨想想,一个王朝从兴起、昌盛到衰落、灭亡,这其中的根本缘由究竟是什么?”
此言一出,朱元璋眉头紧锁,陷入了长久的沉思。
这也不怪老朱一时难以参透,作为白手起家的开国帝王,朱元璋一生都在权衡利弊,凭藉著过人的胆识与谋略,將潜在的危机扼杀在萌芽状態。
他与歷代开国君主一样,满心满眼都是让王朝基业千秋万代,从未真正去思索过“亡国”二字。
况且,受时代所限,古人纵使能洞察当下局势,又如何能预见百年后的风云变幻?
朱棡之所以敢直言“大明不过百年”,实则是站在后世歷史的肩膀上,带著数百年沉淀的经验与认知。
若非如此,朱棡也难免会困在传统的思维定式之间,难以自拔。
毕竟,仅仅依靠后世之学,就想胜过万千古人?
无异於,痴人说梦!
朱棡缓缓直起身子,仰头望向那高处象徵至高皇权的龙椅,声音低沉却字字清晰:
“当年您挥剑而起,推翻暴元、一统天下,实则是以武力斩断旧时代的枷锁。”
“重建王朝、重立秩序,这便是一个王朝兴起的根基。”
“新朝初立,制度从无到有、由简至全,当一切步入正轨,便是王朝鼎盛之时。”
“可凡事过犹不及,制度完善到极致,反而会走向僵化。”
“而当利益被层层瓜分、牢牢固化,蛀虫与败类便会趁机滋生,这便是衰落。”
“到那时,秩序分崩离析,財政大厦倾塌,王朝覆灭也不过是旦夕之间。”
朱棡的话音刚落,朱元璋的脸色瞬间凝固,可这一次,不同於先前的震怒,而是满满的震惊之色。
朱元璋心中明白,朱棡这番推论並非空穴来风、毫无根据。
相反,它如同一把锐利的手术刀,精准地剖析著歷朝歷代王朝兴衰的脉络。
无论是曾经不可一世的暴元,还是第一个大一统的大秦帝国,亦或是辉煌灿烂的汉、唐盛世,无一不是遵循著这样的规律。
兴起於打破旧秩序、建立新制度,鼎盛於制度的完善与发展,衰落於利益的固化和腐败的滋生,最终走向灭亡於秩序的崩塌和財政的崩溃。
想到这里,朱元璋的內心掀起了一阵波澜,不禁在心中暗自思忖,自己一手建立的大明王朝,难道亦是如此?
朱棡的话,如同一声警钟,在老朱的脑海中久久迴荡,让他陷入了深深的思索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