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棡听闻此言,脸上瞬间闪过一丝疑惑,微微一怔后,下意识开口:“老师?”
朱元璋脸上浮现出一抹意味深长的笑意,目光深邃而悠远,缓缓开口道:“太原,將来是抵御草原势力的重要屏障之一,而你作为藩王,日后是要领兵作战,为大明戍守边疆的。”
又是微微一顿,老朱的眼中闪过一丝期许与深邃,“所以,咱打算让你拜入冯胜门下,好好跟他学习兵法韜略。”
朱棡听闻这话,眉头先是紧紧蹙起,脸上露出一丝犹豫之色,可转瞬之间,他的眉头又缓缓舒展开来。
毕竟,冯胜可不是一般人,乃是开国六公之一的宋国公,在元末那个乱世中,他堪称超一流的名將,军事才能丝毫不逊色於魏国公徐达。
冯胜一生征战无数,能征善战,战功卓著,声名远扬。
想当年,冯胜北伐灭元,参与徐达北伐,攻克甘肃、寧夏等地,肃清西北元军残余势力。
平定西南时,率军征討云南,协助傅友德平定元梁王势力。
辽东一战,在辽东大破纳哈出二十万元军,迫使其投降,为明朝控制东北奠定基础。
经略西北期间,冯胜长期镇守甘肃,修筑边墙,巩固明朝西北边防。
所以,冯胜这一生,经歷了大小无数战役,几乎从未尝过败绩。
其战功赫赫,仅次於徐达和常遇春,在明初功臣中位列第三,《明史》更是评价他“勛臣第三”。
然而,这样一位军事奇才,最终却未能善终。
只因朱元璋晚年猜忌功臣,冯胜被冠以“藏匿兵器”的罪名,最终被赐死。
可这也无法掩盖冯胜的军事才能极为突出,尤其擅长骑兵作战和边地经略,只是他在政治上的敏感度却有所不足,未能看透朝堂上的风云变幻,最终落得个悲惨的结局。
然而,朱元璋让朱棡拜师冯胜,其深意远不止表面上看起来那么简单。
实则,让朱棡学习冯胜的兵法韜略,仅仅只是其中一个目的罢了。
更为关键的是,朱元璋打算让朱棡借著冯胜弟子的身份,去收拢冯胜身边的將领。
如此一来,朱棡便能逐渐取代冯胜,將一部分淮西子弟兵的控制权牢牢握在手中。
也就是说,朱元璋是想藉助冯胜在军中的威望,帮助朱棡迅速在军队里站稳脚跟,同时也能藉此机会,將原本分散在淮西勛贵手中的兵权,重新收归老朱家。
或许有人会感到疑惑,朱元璋身为皇帝,为何要採用如此迂迴的方式呢?
这其中自有缘由,只因淮西子弟大多出身草莽,他们行事作风向来秉持义气为先、忠义当头的原则。
所以,在他们的观念里,有时候,那些代表著皇权的虎符和圣旨,还不如淮西勛贵们的一句话来得管用!
在这种情况下,对於皇权高度集中的朱元璋来说,是绝对无法容忍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