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看往日,朱元璋在坤寧宫嬉笑怒骂,好不和谐,从未真正动怒,对於诸子,特別是朱棡,也是疼爱有加。
可今日朱棡才真正读懂其中玄机,所有的温情都暗含著先天条件。
这便是,当一切不触及江山社稷时,朱元璋可以是慈爱的父亲。
但只要涉及国本,帝王的冷硬,便会瞬间冻结所有柔软。
而且,朱元璋就没给朱棡挖坑?
別闹了,皇帝在想什么,朱棡纵然想的不全面,也能猜出三分意味。
论起诸皇子的亲疏,朱標、朱樉、朱棡三人自幼情同手足,尤其是太子朱標,以长兄之姿凝聚著诸王之心,这本是朱元璋乐於见到的“兄友弟恭“景象。
可如今细细琢磨,老朱心中必有更深的计较,若北疆最具权势的秦王、晋王因私交过密而联手,坐拥重兵又根基深厚,难免会成朝廷心腹大患。
从这里就能看出帝王的权衡,要的不是藩王间的铁板一块,而是势均力敌的微妙平衡。
唯有让秦藩与晋藩之间始终存些间隙,方能让朝廷的韁绳稳稳攥在掌心。
想到此处,朱棡看向朱元璋的眼眸,泛起一抹异色,只是不易觉察。
这看似温情的老朱家,充斥著歷朝歷代都没有的温情,实则也是处处都是精心布置的棋局。
每一份恩宠、每一次纵容,都藏著帝王对权力格局的精准测算,容不得半分错漏。
所以今日,只要朱棡去了朱樉那里,劝通了朱樉,这对兄弟便註定要生出嫌隙。
即便朱樉明白这是老朱的授意,心底的芥蒂也难以消弭。
人性本就如此,明知是局,却仍会因被推入局中而介怀。
而且,朱元璋何等精明,岂会不知朱棡的聪慧?
可老朱偏要行这阳谋,偏要让朱棡看穿却不得不入局。
这就是属於帝王的敲打,只要朱棡去劝,自然能办好。
但若是不去,朱棡怕是这辈子都不用去太原了,就像朱棡先前说过的,就在应天府混吃等死吧。
这便是朱元璋驭子之道,既要用亲情纽带维繫皇家体面,又要用权力锁链锁住诸子野心。
放任朱棡看懂这盘棋,却不容许朱棡跳出棋盘。
因为,在皇权面前,儿子的未来不过是掌心的纹路,早被老朱反覆摩挲得一清二楚。
这也是阳谋的可怕之处。
你明知前路是荆棘,却不得不踏上去。
你明知这是老朱设的局,却也只能感激涕零地钻进局中。
朱棡起身,对著朱元璋躬了躬身:“儿臣明白,父皇放心,儿臣告退。”
话音落下,朱棡便是毫不犹豫的转身出了奉天殿,直接去了內宫见朱樉。
眼见朱棡走出奉天殿,朱標方才看向朱元璋,犹豫开口:“父皇,他们都是儿臣的弟弟,而且老三有功於社稷,若非老三,宗室百年之患,又岂能平復?”
朱元璋倒是伸出手,直接打断了朱標:“老大,要坐稳这个位子,你首先要明白,先是皇帝,才是兄长。”
“老三固然有功,可咱也会赏赐,只要不惦记这个位子,日后为你永镇北方,咱什么都可以给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