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1章:自古能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其次则朱元璋耳!  洪武第一攻略:天子坐中堂!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最新网址:m.92yanqing.com

入夜,奉天殿烛火摇曳,朱元璋批阅奏章的指尖忽然顿住,抬眸看向阶下侍卫:“今日晋王去开平王陵做什么?”

那侍卫不假思索,抱拳朗声道:“回陛下,殿下仅在陵前驻足片刻,便乘车返回晋王府,隨行的是宋国公之女。”

朱元璋闻言,嘴角忽地扬起一抹笑意,隨手將奏疏往案上一搁:“这个臭小子,说不喜欢冯家丫头,咱看也是未必。”

隨后,朱元璋抬手挥了挥,侍卫当即抱拳退下。

这便是安插在晋王府的棋子。

当然,於朱元璋而言,这样的棋子从来不止一枚,晋王府上下,都遍布棋子。

还有文武权贵的身边,布下的棋子也是如蛛网般细密,且这些棋子彼此间互不相识,只遵一个指令:向陛下效死!

说起这些细作的出身,皆来自皇帝亲卫,仪鸞司。

不过今年,这个专司仪仗的仪鸞司,已改组为亲军都尉府。

对,就是洪武十五年设立,令天下闻风丧胆的锦衣卫前身。

但你可別以为锦衣卫真的是在洪武十五年才设立的,事实上,早在吴元年,这一势力便已悄然渗透四方。

此时的锦衣卫,尚以“检校”之名隱匿於暗处,作为秘密监察机构,其核心职能便是侦查百官行跡、监视朝野动向,恰似为日后正式登场的锦衣卫埋下了最深的伏笔,奠定了最坚实的根基。

这些检校人员中,除了外派监视朝臣的,其余皆藏身於亲军都尉府的编制之內。

说白了,无非就是將检校从暗处,搬到了明处。

让这柄始终悬於暗处的利剑,崭露锋芒,明晃晃地高悬在文武百官的头顶,令文武勛贵皆不敢轻举妄动。

第二日,宋国公府正堂內。

冯胜指尖轻叩檀木桌沿,目光投向右手边端坐的朱棡,苍老眉眼中泛起一丝沉吟,终是缓缓开口:

“殿下,今日早朝时,陛下已著令各卫所整肃军备,选调精壮士卒入营操练。”

朱棡闻言驀地抬眸,乌髮束於玉冠之下,眼底掠过一丝锐意:“陛下可是要平川蜀?”

冯胜目光微凝,刚要摇头,却见朱棡已蹙起眉头,指节轻轻摩挲著茶盏边沿:“平定川蜀乃既定国策,陛下曾言明待秋收后筹备粮秣,明岁开春方起兵戈。此时操练军士,倒也合情理。”

可话音未落,朱棡又是忽然抬眼,目光看向冯胜,“但调兵之令若已颁下,恐非为川蜀。”

此言一出,冯胜手中茶盏险些倾侧,便是瞬间抬起眼眸,看向朱棡的目光,也是闪过一丝惊色。

朱棡虽是亲王,可仍不过束髮之年,竟能仅凭只言片语,就推演出此次调兵,非对川蜀用兵。

这般通透心智,这般锐利眼光,若假以时日打磨,待得羽翼丰满之日,怕是连那奉天殿上的身影,亦要掂量三分。

眼见冯胜依旧不说话,朱棡便是思索开口:“孤曾与陛下论及平夏方略,若取道川蜀,必分两路进兵。”

他屈指叩击桌面,“一路征湖广水师,沿长江顺流而下,以舟师之利直逼重庆府。”

“一路调陕西步骑,越秦岭天险、过陈仓栈道,借陆路之势压入蜀地。”

“可常言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 / 2)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